枣庄市滕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9 枣庄市滕州市统计局

滕州市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

2005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按照“一个龙头、四个重点、四项保证措施”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75.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5%。人均GDP达到17488元(按年末汇率折算达2167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1%。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9.04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66.98亿元,增长30.4%;第三产业增加值79.55亿元,增长12.3%。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显现,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0.5%、60.6%、28.9%。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78%、18.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16.8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5年,全市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组建了驻韩招商办事处,先后在韩国和宁波、杭州、温州、萧山、台州等地组织了专题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节暨经贸洽谈会,承办了山东省企业集团海外发展促进会三届二次年会。全年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425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161.2亿元,增长31.9%,其中合同利用境外资金5607.3万美元,增长61.1%;实际利用市外资金80.6亿元,增长31.7%,其中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716万美元,增长43.1%。

非公有(民营)经济增势强劲。2005年底,全市非公有经济单位户数3.43万户,增长15.7%;从业人员15.8万人,增长14.5%;注册资金40.72亿元,增长44.3%;全年非公有经济纳税额8.33亿元,增长48.4%。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良好,全年新发展民营企业1234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550户。

经济开发区建设明显加快。累计入园项目达到200个,总投资128.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3.72亿元,146个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2家。经济开发区由原来的四类开发区一跃成为省二类开发区,顺利通过了国家省级验收。

二、农业

2005年,全市认真落实上级“三农”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粮食生产得到巩固提高,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国春季麦田管理现场会议在我市成功召开,第三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30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顺利通过农业部验收。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54.56亿元,增长7.8%。全年粮食总产量77.64万吨,增长33.1%;蔬菜总产量257.0万吨;油料总产量5.45万吨;水果总产量6.41万吨。完成成片造林3.2万亩,雨季造林1万亩,发展果树1.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4%。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新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总数达到654家,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标准化养殖大棚发展到308栋,年出栏肉鸡3500万只、肉兔200万只。全年出栏家禽5476.65万只,增长29.9%,实现肉类总产量13.15万吨,增长21.5%。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实施了马河水库除险加固、河库联网、河道治理、水源地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投资4000万元的“世行三期”项目和投资1.6亿元的南四湖湖东堤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农机总动力87.2万千瓦,增长4.9%。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85.02千公顷。农村用电量6.41亿千瓦时,增长17.4%。

三、工业

2005年,全市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全市工业经济整体规模和效益呈现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5年,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8.15亿元,增长46.1%。其中,市直工业完成增加值17.14亿元,增长24.5%;镇(街道)工业完成增加值71.01亿元,增长59.2%。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4.67亿元,增长42.1%;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3.64亿元,增长51.3%;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0.51亿元,增长70.8%;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54.66亿元,增长52.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09亿元,增长65.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22.58亿元,增长51.2%。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24.69亿元,增长41.0%。轻工业和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8.01亿元、60.14亿元,分别增长46.7%和46.0%。

工业产销衔接趋好,产销率提高。2005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6%,提高0.36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产销率97.1%,集体企业产销率99.0%,股份制企业产销率98.7%,股份合作制企业产销率99.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销率99.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销率98.4%。大中型企业产销率98.5%。轻工业产销率99.1%,重工业产销率98.3%。

主要产品产量增加。水泥产量671.31万吨,增长9.3%;金属切削机床1.8万台,增长73.9%;发电量24.78亿千瓦时,增长24.4%;饲料产量增长13.8%,机制纸、新闻纸产量分别增长22.0%和68.4%,白酒产量增长6.4%,纱的产量增长70.4%,布的产量增长34.6%。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05年,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3.1亿元,增长71.2%;实现利税44.28亿元,增长62.8%;实现利润25.67亿元,增长60.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12.39%,上升53.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0.74%,上升2.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28741元/人,增长65.24%;总资产贡献率44.11%,上升6.6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7.87次,加快1.8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8.74%,下降0.71个百分点。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6286万元,增长106.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5年,全市继续优化投资环境,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23亿元,增长58.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88亿元,增长51.9%。城镇集体以上投资完成73.7亿元,增长59.9%。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24亿元,增长141.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7.17亿元,增长48.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5.47亿元,增长53.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55亿元,增长45.8%。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非公有(民营)投资完成64.22亿元,增长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