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鄱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9 上饶市鄱阳县统计局

2006年,鄱阳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信心信用鄱阳、创新创业鄱阳、绿色生态鄱阳、和谐平安鄱阳”的目标,坚持以大开放拓宽发展之路,以大投入夯实发展基础,以大改革加快发展步伐,以大提升提高发展水平,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工业化建设进程。全县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全县生产总值447618万元,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120万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29185万元,增长25.8%;第三产业增加值154313万元,增长17.7%。按抽样调查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522元,比上年增加452元,增长13.4%。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0.4:26.1:33.5调整为36.7:28.8:3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8%、42.3%、41.9%。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5008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地方财政收入19039万元,增长27.8%。全年财政支出99176万元,增长17.6%。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强,总体上作为贫困县份的地位尚未改变;工业总量偏小,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乡村债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就业和再就业任务还比较艰巨。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我县继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24145万元,增长4.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7023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70.4万吨,比上年增加1万吨,增长1.15%,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被评为全省农业生产先进县。

林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造林35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1%。

畜牧业生产略有下降。受畜禽疫病的影响,畜牧业生产略有下降。全县畜牧业产值49793万元,比上年下降4.93%。全年生猪出栏213351头,比上年下降42.15%,牛出栏7083头,家禽出栏26671羽,鲜蛋总产量2163吨。

渔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水产品总产量112000吨,比上年增加6000吨,增长5.67%。其中,养殖产量90700吨,捕捞产量21300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0.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1.5%。其中:农用排灌机13074台,增长22.4%;动力机械25.3万千瓦,增长22.2%,联合收割机达1280,增长15.4%;动力机械4.5万千瓦,增长21.6%,农用运输车3812辆,增长27.1%。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74715吨(折纯量),增长5.55%。农村用电量10516万千瓦时,增长8.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1.1万亩,增长6.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228545万元,比上年增长38.4%;全部工业增加值65546万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102万元,比上年增长52.79%。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全县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23768万元。比上年增长38.16%,产销率达到97.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99300万元,比上年增长54.81%,产销率达98.9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011万元,比上年增长53.27%;实现利润2556万元,增长63.53%,实现利税1162万元,增长28.39%,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01.47%,比上年提高28.2个百分点。

园区工业快速壮大。2006年,鄱阳湖工业园晋升为省级工业园。

园区投产规模以上企业达25家,完成产值73694万元,实现利润2006万元,安置就业3085人。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完成产值41804万元,比上年增长12.7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比上年增长57.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6655万元,比上年增长40.3%。在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22432万元,增长10.99%;房地产开发投资59474万元,增长33.39%。县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如鄱阳湖工业园产业基地、莲湖大桥、古县渡大桥、县乡公路硬化工程、沁园公寓、白天鹅花园、瑞阳花苑、太子公寓、芝阳花苑、永兴农贸市场等项目。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2275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分地区看,农村市场大幅升温,发展速度首次超过县城。全年县城的零售额达78281万元,增长16.64%;县以下零售额达63994万元,增长16.76%,比县城增幅快0.3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24520万元,增长17.2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5621万元,增长13%;其他行业零售额2134万元,增长15.48%。

六、开放型经济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我县进一步更新招商理念,强化产业招商,组建针织制衣、制鞋、医药化工、电子加工、食品加工、五金加工等六大专业组,专门从事产业招商。同时,创新招商举措,实行产业招商与环境招商齐发力,打造全省经济发展环境最优县。全年实际引进县外资金(内资)169120万元,增长34%;全年新批外资项目5个,实际引进境外资金(外资)1137万美元,增长14.96%。

外贸出口平稳发展。全县全年外贸出口总额537万美元,同比下降24.68%。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全县完成货运量536万吨,增长97.8%,其中公路399万吨,增长150.9%。水路137万吨,增长22.3%;完成货物周转量48790万吨公里,增长76.4%;其中公路25192万吨公里,增长274.5%,水路23598万吨公里,增长12.7%;完成客运量472万人次,增长4.7%,其中:公路405万人次,增长8%。水路67万人次,下降10.7%;完成旅客周转量19488万人公里,增长4.9%,其中:公路16649万人公里,增长5.7%。水路2839万人公里,增长0.9%。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538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年末全县电话机用户达115499户,比上年增12809户,增长12.5%,小灵通用户17231户,移动用户125300户,联通用户41500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7059户。同时信息业务、电子商务等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7577万元,比上年末增加77788万元,增长18.9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8818万元,比上年末减少5635万元,下降16.3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94019万元,比上年末增加54638万元,增长16.10%。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510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0051万元,增长3.6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03674万元,下降2.7%,中长期贷款余额81375万元,增长23.94%。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207191万元,增长14.9%,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209875万元,增长11.3%,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268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