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峄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9 枣庄市峄城区统计局

200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区生产总值(GDP)完成69.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7亿元,增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41.21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18.2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4?59.6?26.4,第二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人均生产总值实现19207元,比上年增加3482元。

生产用电量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63922万千瓦时,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用电914万千瓦时,增长46%;第二产业56689万千瓦时,增长12.8%;第三产业1524万千瓦时,增长11.6%;居民生活用电4672万千瓦时,下降1%。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积极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全年新签订外来合同项目96个,合同利用资金32.7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1.63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境外资金3001万美元,增长159.6%。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有效。全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实现总产值18.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之比为79.6:0.7:16.8:1.5:1.4。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年末常用耕地2.9万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45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1万公顷,粮经比例为59.1?40.9,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年粮食总产量22.79万吨,比上年下降2.1%;平均单产5980公斤/公顷,比上年减少412公斤。其中小麦单产达到6315公斤/公顷,再创历史新高。油料产量15837吨,减少0.1%。棉花产量927吨,增长7.4%。蔬菜产量114.81万吨,下降2.4%。水果产量3.11万吨,增长5%。

林业生产不断扩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46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000公顷,成林抚育面积28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1.6%。

畜牧业和水产业稳步发展。根据上级统计部门核定,我区全年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为13744吨、8341吨和4200吨。肉猪、肉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为10.24万头、0.46万头、9.23万只和259.08万只。年末大牲畜存栏23631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30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3.5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 2.28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5万千瓦。年末农用拖拉机达到4417台,增长1.4%,农用运输车3761辆,增长0.6%。当年改善灌溉面积2.08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69千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8703万千瓦时,增长0.9%;化肥使用量(折纯)3.35万吨,增长0.3%。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8.95亿元,同比增长36.5%;实现增加值35.49亿元,同比增长26%。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15亿元和27.34亿元,分别增长24.2%和26.6%。原煤产量211.15万吨,增长3%;水泥产量513.27万吨,增长5.8%;服装生产951.21万件,增长25.7%。

经济效益良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01亿元,增长23.5%,产销率达到99.05%,同比下降0.74个百分点。全年利税16.67亿元,增长22.4%,其中利润9.51亿元,增长2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9.48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完成规模以上投资36.03亿元,增长25.4%。从建设性质看,新建项目投资25.59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71%。从资金来源看,自筹资金达到29.28亿元,占本年资金来源的76.9%。从资金去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0750万元,下降7.6%;第二产业投资272446万元,增长95.4%;第三产业投资77117万元,增长39.6%。

五、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活跃。在政府继续实施启动内需等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92亿元,增长15.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13.8亿元,增长12.2%;住宿餐饮业实现4.52亿元,增长20.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集体经济实现5.2亿元,个体及私营经济实现13.72亿元,分别占市场份额的27.5%和72.5%。

出口呈现良好态势。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400万美元,增长31.5%,其中水泥、玩具、服装、棕刷等10余种产品销往国外,出口创汇5206万美元,同比增长29.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各类营业性机动车2353辆,其中汽车1226辆。全年完成客运量118.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288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7.8%和5.2%;公路货运量338.4万吨,货物周转量31105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1.7%和8%。

邮电通信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业务总量7482万元,增长2%。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包括小灵通)6.0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88万户,增长5%,电话普及率达到48.1部/百人,上升0.9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7866户。

旅游业较好发展。冠世榴园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冠世榴园复线工程竣工。区旅游部门投资860万元,修建修缮了景区内路灯、桥梁、房屋等基础设施,对东部山体进行了绿化。景区年接待游客和旅游直接收入分别增长9.2%和8%。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

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全区财政收入完成2.23亿元,增长59%。其中税收收入1.59亿元,增长28.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1.2%。财政支出完成4.56亿元,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文化事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服务等支出均有较大增长。

税收收入增势强劲。全区国、地税完成税收总额突破4亿元,实现4.41亿元,同比增长32.3%。税收占GDP比重达到6.4%。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两大税种分别完成2.11亿元和1.56亿元,分别占税收总额的47.8%和35.3%。民营经济纳税额连续5 年实现高速增长,全年累计缴纳3.87亿元,增长28.6%。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稳定增长。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71亿元,增长18.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5亿元,比上年增加1.47亿元,增长12.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85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增长6.8%。

八、科技、教育与环保

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共申报各级科技计划53项,其中列入国家级计划1项,省级计划4项,市级计划12项。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19%。全区专利申报量141件,其中发明专利14项,率先建立全市第一家专利信息平台。组织推广工农业新技术、新成果60项,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国家、省级科技示范镇(街道)各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