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弋阳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县人民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实力弋阳、活力弋阳、魅力弋阳、和谐弋阳”,团结努力、扎实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综合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明显优化。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6.9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7.8亿元,同比增长1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605元,比上年增加1166元,同比增长18.1%。 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9:47.1:29.0,二产提高了2.4个百分点,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更加显现。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8.6%。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提高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4.2%,提高0.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提升。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补助资金2050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268万元。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双孢蘑菇、大禾谷、雷竹、肉牛、龟鳖等种养殖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6家,县级龙头企业15家。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11个,新增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5家。 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年投入资金4080万元,84个试点村“三清三改”全面结束,改房1307户,改水、改厕各2596户,硬化道路251公里,新建沼气池896个,推广太阳能217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清湖土地整理项目基本完工,曹溪土地整理项目稳步推进。集镇建设步伐加快,曹溪、漆工和叠山等乡镇在集镇开发、设施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07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农业增加值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粮食总产量17.6万吨,比上年增长0.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1.7亿元,同比增长22.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5%;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税收1.7亿元,同比增长40%,占财政总收入的6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5亿元,同比增长15.7%。全年在建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个,投资13亿元的海螺水泥厂即将投产,冠军实业、三中机械等亿元项目顺利推进。 园区效益不断提升。全年新增园区面积1037亩,新增落户企业25家。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税收1.3亿元,同比增长62%。园区投入水平和产出率不断提升,平均每亩销售收入达73.6万元。 四大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有色金属、水泥建材、机械汽配、食品医药四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税收,分别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50.7%、48%、46.5%。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0.93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3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2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同比增长16.7%。 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继续按照分区推动的思路,建设城南,改造城北,全力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扩大到2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2.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30.5%。叠山东路、白马大道、信江三桥和城北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启动,凤凰大道、迎宾路等道路的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实施了方志敏大道绿化景观改造工程,加强了庭院绿化和小区绿化,新建生态绿地73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3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36.4%。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商旅经济更加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贸易业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餐饮业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培育和发展农家店126家。文庙大市场、赣东北贸易广场客商不断聚集,流通业档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突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优化招商环境,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龙头,注重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全年共签约内资项目137个,实际进资23.2亿元,5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1380万元,增长30.8%。外贸出口2540万美元,增长86%,经济发展外向度达7.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9583万吨公里,增长55%;完成旅客周转量15163万人公里,增长1%。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190万元,比上年增长10.1%;邮政业务总量1233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3万户,新增3千多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9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4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0.6万户,年末达到6.3万户。互联网用户达7821户。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40.8万人次,门票收入106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04亿元。龟峰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喜获世界级金字招牌,并被正式确定为中国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捆绑申报单位。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89亿元,比年初增加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01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亿元,比上年增长5.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0.44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86亿元;中长期贷款9.58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0.98亿元,比上年增长35.1%;金融机构现金支出80.61亿元,比上年增长37.4%。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255万元,比上年增长14.7%;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574万元,比上年增长23.9%。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6138人,比上年增加588人,增长1.65%,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加快。严格执行义务经费保障机制,4.78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被免除学杂费,1.0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得到免费提供的教科书,4189名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全年新建或改造教学楼、学生宿舍2.4万平方米;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二本上线万分人口比例等指标居全市中游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