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峄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一心一意搞经济,全力以赴促发展,“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全区的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区生产总值(GDP)完成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23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32.94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15.23亿元,增长15.7%。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4.6?58.4?27,第一产业比重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实现15725元,比上年增加2155元。 生产用电量增幅较大。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7209万千瓦时,增长23.8%,高全市6.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用电626万千瓦时,增长66%;第二产业50247万千瓦时,增长27.2%;第三产业1576万千瓦时,增长25.6%;居民生活用电4760万千瓦时,增长1%。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2006年积极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全年新签市外合同项目113个,合同利用资金31.4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59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境外资金1156万美元,下降16%。 二、农业 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实现总产值15.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6%。 农业结构继续优化。年末常用耕地2.85万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45万公顷,增长1.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3万公顷,粮经比例为57.8?42.2,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年粮食总产量23.27万吨,比上年增长12.2%;平均单产6392公斤/公顷,比上年增加335公斤,达近十年来最高水平。其中小麦单产达到6300公斤/公顷,再创历史新高。油料产量16005吨,增长0.4%。棉花产量863吨,下降1.4%。蔬菜产量117.65万吨,下降3.1%。水果产量2.97万吨,增长0.8%。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27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000公顷,成林抚育作业面积3000公顷,全部木材产量315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8.6%。 畜牧业和水产业发展较快。全年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为16087吨、8818吨和310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5%、10.3%和7.1%。肉猪、肉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增长14.5%、15.8%、16.2%和11.4%。年末大牲畜存栏24983头,下降10.4%。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20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2.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2.09万千瓦,增长1.5%。年末农用拖拉机达到4354台,增长1.3%,农用运输车3740辆,增长0.8%;自走式联合收割机466台,增长8.4%。当年改善灌溉面积1.99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16千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8626万千瓦时,增长4.1%;化肥使用量(折纯)10.29万吨,增长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1.11亿元,同比增长43.1%;实现增加值26.19亿元,同比增长29.4%。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86亿元和20.33亿元,分别增长44.7%和25.5%。原煤产量204.98万吨,增长2.3%。水泥产量485.03万吨,增长73.6%。 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22亿元,增长48.7%,产销率达到99.82%,同比提高0.73个百分点。全年利税13.54亿元,增长26.3%,其中利润7.73亿元,增长26%。 四、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44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完成规模以上投资20.63亿元,增长27.1%,千万元以上的项目达59个。从建设性质看,新建项目投资15.24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67.9%。从资金来源看,自筹资金达到19.96亿元,占本年资金来源的91.4%。从资金去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1632万元,增长96%;第二产业投资139395万元,增长22.7%;第三产业投资55243万元,增长36.4%。 五、内外贸易 国内消费市场快速增长。在政府继续实施启动内需等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6.14亿元,增长15.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11.91亿元,增长12.2%;住宿餐饮业实现3.72亿元,增长2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集体经济实现2.77亿元,个体及私营经济实现12.71亿元,其他经济0.64亿元,分别占市场份额的17.2%、78.8%和4%。 出口规模实现突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107万美元,增长64.4%,其中水泥、玩具、服装、棕刷等10余种产品销往国外,出口创汇4028万美元,同比增长92.4%。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各类营业性机动车2908辆,其中汽车1112辆。全年完成客运量100.8万人,旅客周转量3126万人公里,分别增长6%和1.6%;货运量303万吨,货物周转量28789万吨公里,分别增长2.8%和10.8%。 邮电通信业不断发展。全年完成业务总量7335.5万元。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包括小灵通)5.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31万户,增长15.6%,电话普及率达到47.2部/百人,上升2.6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3850户,新增加1352户。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按照扩大空间、提高档次、建设精品景区和积极创建4A级景区的发展规划,全年累计投资380万元,拓宽了贯穿冠世榴园景区旅游主干道路,硬化了两个景点的停车场,对青檀寺景区部分道路进行了改造、拓展、延伸,对景区公共信息图形标识牌、导览图、景物标志牌、警示牌等设施进行充实更新,改建了岳飞养眼楼,新增多处塑像,成功举行了青檀寺诸佛菩萨开光仪式,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174余万人次。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 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全区财政收入完成1.4亿元,增长7.7%。其中税收收入12376万元,增长24.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8.3%,比重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主体税种中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6.4%、40.4%和25%。财政支出完成31625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教育事业费、医疗卫生支出、城市维护费、行政管理费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税收收入增势强劲。全区国、地税完成税收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实现3.33亿元,同比增长16.6%。税收占GDP比重达到5.91%。民营经济纳税额连续4 年实现高速增长,全年累计3.01亿元,增长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