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弋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9 上饶市弋阳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做强,农业调优,城市建美,旅游做大”的发展思路。团结努力,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133万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01200万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67128万元,增长12.9%;人均生产总值6131元,增加930元。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三次产业比由2002年31:36:33调整为2006年的25.7:44.7:29.6,一产比重下降了5.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了8.7个百分点,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确定。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

财政综合实力增强。2006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比2002年翻了一番,年纳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0户。全县财政总收入20308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499万元,比上年增长13.5%。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提升。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农民群众直接受益5297万元,累计发放种粮补贴3398.07万元,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2006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93004万元,比上年增长7.4%。水稻播种面积51.45万亩,粮食总产量18.5万吨,比上年增长14.8%。

畜牧业稳步增长。全县牧业产值32220万元,比上年增长4.4%;渔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县渔业产值9968万元,比上年增长5.9%。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经济形成新特色,全县新农村建设在47个试点村展开。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13亿元,上交税金1.23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由2002年提高4.9个百分点和6.8个百分点。以工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确定。

园区效益快速提升。着力填满好志敏小区,不断完善连胜小区,积极拓展道口小区,园区发展效益不断提升。实现销售收入18.2亿元,工业增加值5.46亿元,园区在工业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达66.8%。

六大产业初具雏形。有色金属加工、纺织服装、机械汽配、食品医药、矿业加工、新型建材等六大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完成增加值,上交税金分别占全县工业总量的49.6%和52.6%。

重点企业亮点纷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5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建筑业生产发展加快。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0.99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维持高位快速运行状态,推动经济增长,格局明显。几年来,通过争取国家投资,扩大招商引资,引导民间投资等多种渠道的投入,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增长。全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7亿元,比上年增长48.9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入完成12.59万元,比上年增长48.65%,房地产投资完成3.68亿元,比上年增长49.94%。

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明显加快,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加快县乡道路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县交通通达能力。22万伏输变电站完成并投入运行,电网结构得到优化。全县中小型水库及渠道得到加固和改造,实施了城市防洪工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率达到29%。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消费档次明显提高。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4%,其中:贸易业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餐饮业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6.8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121元,增长6%。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品市场需求相对活跃,累计实现了零售额6.45亿元,增长19.2%,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需求比较稳定,实现零售额3.78亿元,增长7.47%。

内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优化招商环境,拓宽引资渠道,突出资源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会展招商,一产、二产、三产招商都取得丰硕成果。全县共新引进县外项目124个,实际引进内资18.6亿元,增长34.4%,实际引进外资1055万美元,增长43%。引进了海螺水泥、永固金属、冠军服饰、德诚光电源、阳华金属等5个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全年自营出口额达1365万美元,增长69.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全年全县公路里程974.7公里。其中:一、二级公路213.28公里;县道163.94公里,乡道260.49公里,村道324.55公里。

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新增城市道路3.5公里,新建了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3万平方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县邮政业务总量1267万元,比上年增长28.6%;电信业务总量2998万元,比上年增长34.1%;移动业务收入3860万元,比上年增长41.2%。移动电话拥有量5.7万部,比上年增长46.2%。

旅游经济加快发展。景区景点设施不断完善,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市场营销成绩明显,2006年共接待游客41万人次,门票收入1060万元,分别是2002年的1.4倍和1.5倍。旅游总收入10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8.7%。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存贷款适度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45%。全县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4%。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9.95亿元,比上年增长9.9%。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县财产保险保额达到11.74亿元,增长27.7%;保费收入1094万元,比上年下降1.5%,全县人寿保险业务收入2885万元,下降4.6%。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了“弋阳年糕文化艺术节”,顺利通过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弋阳腔”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工程”。全县学校总数327所,其中:幼儿园101所,小学156所,中学29所。全县教职工总数4336人,其中:专任教师3868人。全县在校学生总数9234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总数5315人;初中在校学生数12095人;小学在校学生数35550人。

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县乡疫情报告网络全面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健全。2006年参合农民住院补偿及核减门诊医药费达9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