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武夷山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我市工业生产捷报频传,除税收达到4000万元为历史最高外,还首次出现了产值突破亿元企业--天宝矿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8家,比上年增加18家,其中当年新上、新增赤诚酒业、大王鹅业、旭日纸业、康富来工艺品、明兴食品、亚森服装、银石矿业、天宝矿业、三垦电气、龙飞木业、宏泰竹木、夷森木业、科力电子、美和工艺品、贝升家私、蓝兴木业、佳宏竹业、依竹缘18家规模企业,新增工业产值28574万元,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达91.4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9个百分点。 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增幅大大高于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增幅,而且所占比重也大大提高。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4家,完成产值3206万元,比上年增长23.9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30%,比上年下降0.57个百分点;非国有规模以上企业44家,完成产值93848万元,比上年增长45.9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6.70%,比上年提高0.5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5753万元,增长46.65%;实现利税总额9434万元,增长201.4%;企业亏损面14.6%,下降11.9%;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27万元,下降13.5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7.48%,按可比口径,比上年提高25.8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27%,上升5.7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38.11%,下降3.06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2.9%,上升6.96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4702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247452万元,建筑业总产值36813万元,增长21.08%,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88%,其中新开工面积11.5万平方米,增长19.29%;实行投标承包面积45.66万平方米,增长181%;房屋竣工面积26.23万平方米,增长59.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1913万元,比上年增长46.0%。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4812万元,增长39.3%,农村投资68083万元,增长69.4%。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9018万元,增长57.48%。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不含房地产),第一产业投资7196万元,下降38.13%;第二产业投资157050万元,增长126.4%。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09194万元,比上年增长95.27%,工业中制造业完成投资71962万元,增长88.58%,水电投资25332万元,增长2.46倍;第三产业投资154339万元,增长16.1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18614万元,增长129.58%;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等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90489万元,增长6.07%;科学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影视业完成投资16792万元,下降18%。 商品住宅销售成倍增长。全年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9522万元,比上年增长2.2倍,施工面积49.71万平方米,增长235.21%,竣工面积12.24万平方米,增长176.3%,商品房销售面积21.16万平方米,增长94.7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22万平方米,占81.38%,增长107.97%,全年商品房空置面积2.11万平方米,增长10.53%。 项目带动持续增效,重点项目建设大步推进。全年共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368个,比上年增长16.83%,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266项,增长23.15%。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个数54个,增长50.0%,投资额达63577万元,增长64.1%。重点项目建设大步推进。我市列入的旅游、工业、农业等重点项目建设有47个,其中武夷庄园、武夷论坛、景区精品旅游工程、武夷学院三期工程、武夷山职业技术学院、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展示中心6个项目被列入省重点项目,另有40个项目(大部分属我市重点项目)被南平市列入“四个一百” 项目,其中投产项目8个,在建项目10个,开工项目9个,储备项目13个。我市重点项目开发建设令人振奋,20个新建项目中有11个投资均在亿元以上,27个续建项目中也有10个投资在亿元以上,全年完成投资额10.6亿元,占年计划10.24亿元的104%,大部分在建重点项目进展较快,部分项目实现竣工或部分投产目标,特别是220千伏黎源变电站工程、悦华大酒店、红袍五星级酒店、武夷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市立医院、机场后勤保障项目、高速公路、温岭街改造工程、综合农场站前新区、星村九曲花街、仙店工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拉动我市经济全面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五、旅游和交通邮电 旅游经济持续提升。全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旅游的重要支柱,大力实施“市场营销年”发展战略,坚持市场营销与行业管理并重,努力构建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经营体系,牢牢抓住机遇,着力突出旅游客源市场拓展,有力推动了我市旅游经济持续提升。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442.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7%,增幅比上年提高5.84个百分点,国内旅游人数424.64万人次,首次突破400万人次,增长17.99%,增幅比上年提高5.69个百分点,其中多日游和一日游比重分别占71%和29%,分别增长18.34%和17.11%;自驾车游达48.97万辆次,增长36.03%;三个“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48.22万人次, 旅游收入3.51亿元,分别占全年国内游客总数的11.35%和21.55%。入境旅游市场全面增长。全年接待境外游客18.28万人次,增长20.08%,增幅比上年提高9.61个百分点,增幅明显高于国内游客2个百分点,其中入境过夜港澳同胞6.51万人次,增长20.76%,台湾同胞5.15万人次,增长21.48%。全年旅游总收入18.78亿元,增长21.08%;旅游直接创汇3000.86万美元,增长23.2%,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1.39%上升到2006年的54.76%。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加值17186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41.89万吨,比上年增长3.53%,其中铁路1.6万吨,下降9.78%;公路140万吨,增长3.7%;民航货邮吞吐量0.2943万吨,增长2.03 %;客运量完成472.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1%,其中铁路客运量83.59万人次,增长17.53%;公路335万人次,增长12.0%;航空全年共安全起降航班5967架次,下降2.88%,但旅客吞吐量54.15万人次,增长0.76%。 邮电通信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782万元,比上年增长11.4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04万元,增长6.06%;电信业务总量3761万元,下降7.36%,移动业务总量5847万元,增长29.93%,联通业务总量1370万元,增长13.22%。年末城乡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7426万门,增长2.05%,本地电话用户4.1020万户,下降13.13%,移动、联通电话用户8.8万户,增长27.54%。数据通信业务持续发展,年末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11133户,增长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