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东山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8 漳州市东山县统计局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项目投资5.9亿元,增长107.9%;房地产开发投资1.2亿元,负增长38.3%,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3.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4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1.7万平方米。

3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108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9%,竣工或投产投产项目16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4个,完成投资4220万元;工业生产性、经营性项目21个,完成投资63278万元;社会事业项目5个,完成投资3590万元。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与旅游

市场消费稳中有升,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房地产升温引领建材、装修材料、家居用品的热销,消费品升级换代进一步加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7 家,实现零售额1.29亿元;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6家(星级酒店),实现零售额455万元。

对外开放不断拓展。水产品、罐头和饮料出口总额均位居全省县级第一,全县企业获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10家,对美HACCP注册10家,对韩注册18家,对欧盟注册3家,出口卫生注册水产品加工企业20家。全年外贸出口突破一亿美元,达到1.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对台贸易实现双向交流,全年对台贸易出口1590万美元,增长28.7%。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0个,合同注册外资339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3%。

在假日经济的推动下,休闲旅游成为我县的一大特色,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又给东山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全年全县旅游接待达到8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旅游收入3.3亿元,增长15%。在统旅馆接待过夜游客12.3万人次,比增13%,国内游客大幅上升成为新的看点。

六、交通运输、邮政和电信

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400万吨,比上年增长0.6%。其中,公路运输货运量365万吨,水路运输货运量35万吨。全县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17320万吨公里,水路运输货运周转量13600万吨公里。全县客运量17万人,客运周转量158万人公里。港口营运不断拓展,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14万吨,比上年增长2.9%。

城乡电话用户达到5.5万户。上互联网网络用户达到3000户。

七、财政和金融

全县财政总收入1871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收 万元,增长28.8%。其中,上划中央收入6636万元,增长29.3 %;地方级财政收入12080万元,比上年增收2684万元,增长28.6%。全年财政支出19793万元,增长40.5%,其中,主要用于救灾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510万元,农业支出544万元,水利和气象支出344万元,教育支出367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463万元。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2.39亿元,增长5.2%;储蓄存款余额14.27亿元,增长19.0%。本外币贷款余额14.25亿元,同口径增长28.5%, 其中,短期贷款8.13亿元,增长10.2%;中长期贷款5.91亿元,增长71.3%,金融较好地支撑了经济增长。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6年,东山被列入福建省海峡西岸星火产业带,获得2项国家专利,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中期验收。组织向上申报项目20多项,获准省、市科技部门立项项目10项,支持无偿资金84万元。 “多功能柴油机监侧仪”、“东方螺人工育苗技术研究”、“三疣子蟹工厂化人工育苗和土池养成试验研究”等10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省星火计划“一县一业科技示范”重大专项-《东山县白芦笋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金鲳鱼工厂化人工育苗的技术研究》等一批在研项目的实施有条不紊,进展喜人。东山主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省高级新技术企业合格考核。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万元,比上年增长%。

全县现有普通中学 12所,当年在校生14219人, 毕业5224人;小学51所,当年在校生14413人, 毕业3134 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444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1872人。全县教职工(公办)2145人。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撤并12所农村小学,2所农村初级中学,投入1800多万元新建校舍22000多平方米。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政策。全年,共为25536名学生实行免收杂费  万元。

中考、高考取得双丰收。中考:全县共有3928名考生参加高中阶段考试,有1467人被录取。高考:全县共有1162名报考高等院校,101人上本科重点线,上线率为8.69%, 601人上本科线,上线率达为51.72%, 1072人上专科以上,上线率为92.25%。

九、文化体育、广电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精心策划“关帝文化节”文体活动;“东山歌册”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成立5家民间文化团体;维修加固人民会堂;在全县61个行政村配备村级文化协管员,在陈城、澳角、马銮等五个村建立村级文化图书室,解决农村看书难的问题。

田径运动员朱一斌、洪吉平参加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获第三名;省十三届运动会,参赛45名运动员,取得6金、12银、5铜市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获漳州体育贡献奖。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实现电缆传输,村村入网,综合覆盖率达100%,数字电视进入东山。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0个,村村均有医疗点。全县共有卫生技术员502人,其中执业医师195人。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组合卫生资源,健全三级医疗网络,结核病实行免费治疗,陈城中心卫生院和杏陈卫生院被列为全省重点乡镇卫生院建设行列。

十、环境保护

2006年,全年共投入污染治理资金200多万元,完成县医院医疗废水治理、东山新合发水产公司、东协成水产公司废水治理等污染治理项目,年新增处理废水20万吨,COD削减量100吨。全县8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控制在市下达计划指标内。县城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空气质量优,属清洁型。红旗水库饮用水源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标准。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较好,大部分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县城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5)2类混合区的噪声标准,主干道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低于4类标准。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全年共接群众投诉案件49件,其中水污染案件21件,大气污染案件15件,噪声污染案件11件,其他2件。及时处理,处理率、结案率均达到100%。开展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全年共对20家规模企业开展排污申报核定工作,并作好一厂一档的归档管理,为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提供科学依据。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工作申请省局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