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东山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8 漳州市东山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生态工贸港口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海洋富县、旅游兴县、港口强县”发展战略,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齐心协力,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体现向上的态势。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发展提速、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25.7%;第三产业增加值11.0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工业发展尤为突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从2005年的38.4:31.2:30.4发展为36.0:34.5:29.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8%(见表1),其中,非食品类价格上涨1.1%,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95%,消费品价格上涨2.76%,食品类价格上涨2.7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76%。

表1  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        标全  县

居民消费价格101.68

食  品102.76

其中:粮食101.34

烟酒及用品100.82

衣  着105.30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2.22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3.21

交通和通信100.9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2.81

居  住104.35

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万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发展后劲不足,工业发展缺乏支撑性、后续性大项目;农业生产水平偏低,结构调整步伐不大;财政持续增收存在压力;港口规划建设滞后等。

二、农    业

全县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完成总产值24.73亿元,比上年增长4.6%。

种植业生产虽有5、6月份的受灾影响,但全年总体仍保持平稳增长。芦笋投产1.8万亩,产量1.5万吨,比上年减产24.6%,但价格创历史新高,平均笋价增长1倍以上;水果投产2.9万亩,产量8605吨,减产18.9%,但价格略有上涨,青枣、芭乐、枇杷等新优水果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农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标准化建设取得成效。

表2  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产  量比上年增长%

蔬 菜34005

#芦笋15428 -24.6

水 果8605 -18.9

#龙眼4970 -27.4

青枣1078  8.5

水产品总产量329955  3.7

#海洋捕捞174052  4.2

海水养殖145590  3.2

淡水养殖10313  2.0

鳗鱼养殖1972  4.6

贝类养殖110190  2.8

鲍鱼养殖1710  2.9

牙鲆鱼养殖2431  4.2

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104亩。

水产品生产方面,全年总产量达到33万吨,增长3.7%。其中:海捕17.4万吨,增长4.2%,铁壳渔船投产150多艘;海养14.6万吨,增长3.2吨,淡养1万吨,增长2.0%,鱼类养殖增产突出。全年渔业总产值22.4 亿元,增长4.7%,占全部农业总产值的9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快速。全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7%,拉动GDP增长8.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0.0亿元。全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40.3亿元,增长3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2.83亿元,增长37.6%。

表3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规模工业总产值32829737.6

其中:轻工业21133334.5

重工业11696447.8

其中:国有企业221044.9

集体企业6166-29.0

股份合作企业810-13.3

有限责任公司7767311倍

股份制企业39297.2倍

私营企业1078380.1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878526.8

外商投资企业209911.0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2713-2.5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7435117.5

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9家,年末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5家,突破百家。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32.8亿元,增长37.6%,比2005年提高4.5个百分点,高出全市水平(27.6%)10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是企业个体不断壮大,单家产值达到3127万元,较上年增加380万元,全年上亿元企业8家,5000万元-1亿元企业7家;二是新增企业拉动强,全年实现产值2.1亿元,拉动增长8.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2.6%;三是私营工业迅猛发展,实现产值19.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六成的产值,增长57.2%,拉动增长30.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8.1%;四是“三大支柱”产业领先发展,食品工业、渔需制品和能源工业分别增长38.8%、34.3%和58.3%,产值比重分别达到55.4%、6.1%和22.5%;五是镇域工业加快发展,全县7个乡镇中有4个产值增幅超过50%;六是企业效益有所提升,全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 ,较上年提高 个百分点。全年规模工业产销率达92.9 %,出口交货值12.3亿元,增长26.7%。

表4  2006年规模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单  位产  量比上年增长%

原盐吨11310190.0

发电量万千瓦小时3523.4225.4

罐头吨2049115.3

手提包(袋)、背包万个943.9125.7

塑料制品吨227012.7

砖(折标准砖)万块2729886.4

燃料油吨12841559.5

全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49亿元,增长5.2 %。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完成7720万元,比上年增长0.5%。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安产值2917万元,房屋施工面积8.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3万平方米,工程结算收入2261万元,工程结算利润105万元,工程税金及附加9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7亿元,增长49.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增长48.2%;农村固定资产2.1亿元,增长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