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砀山县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8 宿州市砀山县统计局

六、文化、教育、卫生、体育

文化广播事业健康发展。2000年末,创作修改大戏2部,小戏剧本4个,业余创作小品9个,,业余创作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大戏剧本《空园记》在2000年首届中国戏剧“文学奖”评选获银奖,小戏《飘动的小花伞》获得2000年中国曹禺戏剧三等奖。县青年豫剧团参加了安徽省艺术节小戏2个,分别获得三等奖。书画院创作中国画《故乡情》获三等奖。在市首届艺术节上,县文化局共获得45个单项奖。全年放映电影1000场,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影片40场,法制宣传10场,反腐倡廉片30场,受教育达10万人次。并积极组织电影下乡,观众达3万人次,有力的净化了文化市场。2000年末,共有文化馆、图书馆、剧团、档案馆、书画院、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各一座,电视人口复盖率为100%。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素质教育在中小学逐步得到贯彻。2000年末,普通中学84所,专任教师数3102人,在校学生数68828人,其中:高中生8620人,初中生60208人;小学校356所,,在校学生124311人,专任教师3735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在2000年高考中,本科上线人数902人,占报名人数的32%,居全市之首。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末,全县卫生机构25个,卫生机构床位1103张,比上年增长3.8%,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594人,增长0.9%。

各种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健康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群众性比赛不断开展。2000年我县体育健儿在全省九届运动会上武术、古典式摔跤比赛中,取得了六枚金牌、八枚银牌的优异成绩。

七、商贸、财政、金融、保险

商品市场稳步发展壮大。2000年,国家出台了增长工资、延长节假日等刺激消费政策后,消费信心逐步增强,市场商品销售额稳定增长。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3807万元,比上年增长4.1%,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2.9%,餐饮业增长5.3%。

财政在经济运行中平稳发展。2000年是费改税实施的第一年,国家对农林特产税下调后,确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财政收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2000年,全部财政收入18672万元,比去年下降了1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401万元,比去年下降18.1%;财政支出20668万元,比去年增长4.6%。财政为保障社会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力度。

金融业运行平稳,2000年,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73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4.65亿元,比上年增长9.8%。2000年,金融管理部门加大对信贷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信贷资金的运行质量,并采取灵活的方式为农户提供必要的生产资金,确保了生产的发展。2000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63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商业贷款5.22亿元,增长9.5%,农业贷款3.0亿元,增长3.3%。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人险、财险保费收入2528万元,下降2.8%,其中:财险保费收入724万元,比上年下降27.7%,已赔款和给付656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1804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已赔款和给付236万元。

八、人民生活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800万元,比上年下降0.2%,再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574元,比上年增长3.0%。据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1798元,增长2.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78元,下降1.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2。城乡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8.4平方米,增长2.2%。2000年末,每百户拥有电视机100台,电冰箱3.3台,洗衣机13台,摩托车18辆。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0台,洗衣机100台,摩托车66台,电冰箱82台,抽油烟机20台,空调12台。

2000年,劳动力结构有新的调整,年末全部从业人员45.8万人,增长1.8%。其中:乡村从业人员40.9万人,增长2.2%,城镇从业人员4.9万人,下降2.0%。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34.4万人,下降0.1%,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8万人,下降5.0%,第三产业6.1万人,增长6.1%。城镇失业登记人数1034人。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全县13844职工参加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1.3%;3351人离退休职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12084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515人按月领到生活费,劳动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00年,劳动服务机构安排1658人就业,906人实现再就业。全县外出劳动力35000人。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