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砀山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8 宿州市砀山县统计局

200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积极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增加投资、扩大消费,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五”计划实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量进一步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3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6.08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8.8亿元,增长5.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37元,增长3.8%。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例为:50.3∶20.3∶29.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层次较低,新的增长点不多,发展后劲不足;一部分行业、企业增长乏力;就业问题较为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等。

二、农业

2001年,全县农业在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仍获得较好收成,主要农产品产量呈现增长势头,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1.71亿元,增长7.4%。农业增加值15.03亿元,增长5.6%。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1.9亿元,增长6.4%;林业增加值0.74亿元,增长5.6%;牧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长1.5%;渔业增加值0.11亿元,增长0.5%。

粮食产量增幅较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1.05万吨,比上年增产2.87万吨,增幅为15.8%。其中,夏粮10.07万吨,比上年增长47.0%;秋粮10.98万吨,下降3.2%。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全面增长。全年水果产量76万吨,增长8.5%,其中:酥梨56.3万吨,增长10.7%;油料产量2.73万吨,比上年增长16.6%;棉花产量5722吨,增长21.7%;瓜菜面积达13215公顷,总产54.51万吨,增长1.7%。

林业生产继续增长。当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1169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9000公顷,成林抚育面积35400公顷,零星植树300万株,育苗200公顷,基地更新面积880公顷。

牧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生猪出栏25.95万头,增长3.0%;羊出栏44.1万只,增长7.0%;家禽出栏220万只,增长11.8%。2001年末,生猪存栏24万头,羊存栏46.5万只,家禽存栏230万只,分别增长1.4%、9.6%和13.7%。肉类总产量3.67万吨,比上年增长4.1%,禽蛋总产2.3万吨,增长5.7%,奶类产量350吨,增长1.63倍。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2.3%。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2050吨,增长2.5%。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200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81.19万千瓦,增长5.0%。农业排灌机械8190台,农用水泵11500台,节水灌溉类机械2480套。农田机耕面积48千公顷,机播面积40千公顷,机收面积25.33千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4.13万吨(折纯),增长12.2%,农用塑料薄膜1190吨,其中,地膜611吨,下降3.3%,农村用电量5640万千瓦时,增长3.4%。

2001年用于水利资金总投入1042万元。其中,中央投入222万元,水利基建投资649万元。已配套机电井11235眼,增长1.9%。全年有效灌溉面积47.86千公顷,增长1.1%。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2.63千公顷。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缓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1亿元,增长4.4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22亿元,下降7.72%;集体企业4526万元,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248万元,增长3.05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0.23%,比上年增长3.83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34%,比同期下降6.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5.46亿元,与上年持平;实现利税总额6669万元,下降8.33%,其中实现利润177万元,增长4.2倍,是近五年最好水平。亏损企业亏损额668万元,比上年下降52.99%,企业亏损面37.0%。

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2001年,建筑业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资质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6个,实现利税总额338万元,增长1.3倍。施工工程个数91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4万平方米,增长63.0%。房屋竣工面积20.0万平方米,增加10.6万平方米,增长112.8%。其中,投标承包工程74个,投标承包的房屋施工面积18.5万平方米,增加4.0万平方米,增长27.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3.25亿元,增长12.4%;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3.0亿元,下降6.8%。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37亿元。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9043万元,增长7.4%;更新改造投资1.31亿元,增长6.8%;房地产开发投资5018万元,增长31.7%;其他投资3.41亿元,下降4.9%。全年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8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46.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投资872万元,增长493.2%;房地产业投资2300万元,增长36.1%,均快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500万元以上工程建设进程加快。邮政局生产楼、电信局设备扩容、法院办公楼、砀山二中宿舍楼及食堂、砀山中学公寓楼、富林木业设备改造工程、西园住宅小区、隆昌大厦等工程项目已年内竣工交付使用。砀单101省道、220KV输变电工程、国储粮仓库、梨都小区二期工程、长江饭店等一批工程进展顺利。

五、交通和邮政、通讯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邮政通信业发展持续加快。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662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4%。其中,铁路11.5万吨公里,下降92.3%;公路46616万吨公里,增长3.7%。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0658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1%。其中,铁路38.9万人公里,同比持平;公路20619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1%;

邮政、电信部门全年完成业务总量7684万元,比上年增长26.8%。电信部门业务总量3396万元,增长5.1%;邮政部门业务总量1779万元,增长54.4%。移动公司业务总量2059万元,增长22.6%;联通公司业务总量450万元。年末市内电话户数6.8万户,比上年增长38.2%;农村电话户数44903户,增长48.8%;移动电话户数15305户,增长17.7%。年末电信数据通信用户2228户,其中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2205户,增长5.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