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砀山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国内贸易、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市场销售稳步上升。2001年,我县市场繁荣,居民消费心理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79亿元,比上年增长5.6%。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75亿元,增长7%;县以下零售额4.04亿元,增长4.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3.3%,餐饮业增长13%,农业生产者零售增长6.4%。城乡集市贸易稳定发展,全年商品成交额6.3亿元,比上年增长3.3%。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年财政收入18101万元,比上年下降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40万元,下降2.9%。财政支出24201万元,增长17.2%。在财政支出中,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23%,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76.1%。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0516万元,减少474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6.57亿元,增加1.9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9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39万元。其中,工业贷款1.97亿元,增长0.4%;商业贷款6.98亿元,增长33.7%;农业贷款3.35亿元,增长11.4%。 保险业发展较快。全年全县保险系统保费收入2775万元,比上年增长15.9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25万元,增长14.9%;人寿险保费收入2050万元,增长16.3%。赔款和给付680万元,减少21.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367万元,人寿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313元。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2001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77人,比上年增长4.3%。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6个,其中民营科研机构12个。 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推广有新的进展。全年共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50余项。在全省首家开通了科技咨询热线电话,接受农民热线电话咨询万人次。专利申请稳定发展,技术监督与质量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型专利62项。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2001年,各类普通中小学472所,专任教师7888人,在校生22.5万人。其中,普通中学90所,在校学生7.5万人比上年增长9.1%;初中82所,在校生6.35万人,比上年增长5.5%;小学353所,在校生13.18万人,比上年增长6%。2001年末,私立中、小学10所,专任任教师174人,在校学生6450人。其中,私立中学7所在校学生497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5%和0.3%。在2001年高考中,本科上线人数1499人,比上年增长66.2%,居全市之首。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1年末,全县共有县级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书画院、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各1个,有线电视用户达7100户;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5%;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0%。全年创作大戏2个,小戏1个,小品6个,书画作品10幅。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医疗条件继续改善。2001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5个。全县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101张。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846人,增长15.8%。其中,医院、卫生院1485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75人,妇幼保健机构36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有医生613人,护师(士)400人。 体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2001年,我县运动员在全省的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中,共获得3枚金牌;在全省县级田径运动会上,夺得2枚金牌1枚银牌;在全省古典式摔跤比赛中,获得1枚金牌2枚银牌。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部门统计,2001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1.43‰,死亡率为4.5‰,自然增长率6.9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89.97万人(包括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到省外的人),比上年末增加61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7万人。 劳动力结构继续调整。年末全县从业人员46.59万人,比上年增加0.7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3.83万人,比上年下降1.7%;第二产业4.64万人,增长22.1%;第三产业8.12万人,比上年增长6.8%。2001年末,全县职工人数3.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66人。其中,在岗职工3.63万人,减少661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达1.68万人,比上年增长0.78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1年,全县职工工资总额22372万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1897万元,增长5.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77元,增长9.0%。据抽样调查,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2元,比上年增长8%;人均消费性支出3405元,增长9.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1%,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841元,增长2.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2元,增长4.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比上年下降个0.2百分点。居民住宅条件继续改善,农村人均住房19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较快。年末全县98%的国有企业职工已签订了劳动合同。已有94家企业1.42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和工伤保险;2.4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3946名离退休职工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790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征缴失业保险金226.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7%。全县通过多种渠道分流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207人。年底稳妥出“中心”619人。失业保险机构年末一次性发放失业救助金80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1年,城镇低保面扩大,人数由原来的427人,增加到5168人。全县8个福利彩票销售点共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40万元。 注:1、公报中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