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砀山县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8 宿州市砀山县统计局

200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克服多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全面完成了“九五”计划各项任务。

一、综合

2000年,是“九五”计划最后一年,在“九五”期间,砀山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年平均增长14.0%,第二产业年平均增长10.3%,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14.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6%。五年期间,农业跨上一个大台阶,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0.2%,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2.2亿元,年平均增长12.0%,是财政增长最快的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7亿元,年平均增长21.5%。五年间,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平均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5.7%,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平均增长12.2%。

据初步统计: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9.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9亿元,比上年下降7.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4亿元,比上年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为48.1∶23.4∶28.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产业层次较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国有企业机制转换滞后,就业压力增大。

二、农业

2000年农业生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各种农作物取得较好收成,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据统计:全年粮食总产量18.19万吨,比上年下降14.8%,其中:夏粮产量6.8万吨,比上年下降36.3%,秋粮113382吨,增产6.9%。主要经济作物增幅较大,油料总产23395吨,比上年增长19.9%,由于纺织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棉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棉花面积扩大,全年棉花总产量4700吨,比上年增长30.4%。水果产量创历史新高。2000年水果总产70.06万吨,比上年增长16.8%,占全省水果总量的63.3%。其中:酥梨50.87万吨,增长27.1%。由于水果价格的下滑,水果的收入明显少于往年,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水果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优质水果较少,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形势。

瓜菜发展较快。2000年瓜、果用瓜面积达5922公倾。蔬菜的品种出现多样化,名优、新特、精细品种增加。全年的蔬菜产量26.96万吨,比上年增长13.9%,极大的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00年生猪出栏头数为25.2万头,存栏23.66万头,比上年分别增长5.6%和6.7%,羊的出栏只数41.21万只,存栏42.41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7.0%和6.3%。奶牛发展较快,牛奶产量133吨,增长33.0%,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生活需要。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由由水源充足,养殖面积进一步扩大,2000年水产品产量达2000吨,增长17.6%。

林业的发展呈良好的势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38公倾,比上年增长2.1%,幼林扶育实际面积8552公倾,和去年持平,零星植树300万株。本年新育苗面积167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正逐步加强。200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77.3万千瓦,增长14.8%,农业排灌机械8271台,农用水泵11000台,节水灌溉机械2480套,大大加强了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农田机耕面积达50千公倾,机播面积39.63千公倾,机收面积26.67千公倾。农田化肥施用量(折纯)3.68万吨,下降4.3%,农药使用量4947吨,下降17.5%,农用地膜使用量632吨,下降6.5%,农村用电量5456万千瓦小时,增9.1%。2000年,已配套完好机电井11023眼,增长35.6%。其中:新增机井3750眼,全年有效灌溉面积47.33千公倾,比上年增长7.3%,旱涝保收面积33.93千公倾,增长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据初步统计: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300万元。2000年,规模以上完成产值45915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3%,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32703万元,重工业完成产值13212万元。2000年工业企业深化改革,面对市场约束的机遇和挑战,纺织、食品、卷烟等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工业的经济效益逐步好转,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66.71%,比上年增加29.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的销售率99.64%,比上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54914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420万元,减亏2877万元,亏损面下降了19.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7275万元,增长74.8%。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83亿元。四级以上建筑业产值8744万元,同比增长14.2%。完成增加值3013万元。全年施工面积1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4万平方米,增加1.1万平方米,实现利润总额147万元,增长2.1%,税金198万元,增长2.6%。施工工程92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75个,占全部施工数的81.5%。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0年,固定资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我县在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比上年增长3.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基本单位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27386万元,增长6.4%;城乡集体单位投资10907万元,城乡居民投资21303万元,增长7.2%,按投资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8423万元,增长7.7%,更新改造投资12270万元,增长0.5%,房地产开发投资3811万元,增长120.8%,其他投资35830万元,下降2.7%。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3284万元,增长1.1%。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64亿元,增长11.0%。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5086万吨/公里,其中:铁路150万吨/公里,公路完成4493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0%,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1315万人/公里。其中:公路2127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8%。

邮电通迅业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061万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中央完成2229万元,地方完成1001万元,,移动完成1679万元,邮政完成1152万元,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66767门,移动电话数13000部(不含联通),比上年增加3000部,年末本地电话装机用户49188户,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市话19017户,增长40.7%,农话用户30171户,增长66.1%,电话普及率5.5部/百人,其中:城镇普及率24部/百人,互连网用户33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