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凤阳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凤阳县统计局 2004年是我县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按照既定的“强化工业,调整农业,开发旅游业,带动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继续理清思路,坚定信心,强化举措,突出招商引资这一主旋律,紧紧围绕建立以玻璃行业为支柱的工业强县、以明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大县、以林产业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县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开放带动和科教兴县”三大战略,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三大工程建设,认真做好“基础设施、政策服务和人文环境”三项基础工作,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提高全县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农民收入继续提高,工业运行增长强劲,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减,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财政金融运行良好。整体经济呈现速度加快、结构改善、质量提高、居民增收较多、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测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1.97亿元,同比增长11.2%。第一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同比增长25.1%;第二产业增加值16.42亿元,同比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13.15亿元,同比增长8.7%。 一、农业 2004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兑现各项惠农、扶农、支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狠抓促农增收的关键环节,加之粮食价格上扬、气候条件有利,粮食生产获得了好收成。与此同时,畜牧业、渔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年农业生产形势一片大好,全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6154万元,以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上升27.3%。农民人均纯收入2445元,比上年上升43.0%。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23981万元,同比上升25.1%。 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午季秋季粮油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夏粮及小麦总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78235亩,比去年增长6.3%,总产量达591141吨,比去年增长137.5%。油料总产35234吨,同比增长81.5%。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详见下表。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出重点来抓,尽管年初受高致病禽流感的冲击,养禽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疫情的不利影响,使养殖业很快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今年全县共实现养殖业现价产值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全部农业产值的38.1%。 全年肉类总产量42644吨,比上年下降4.0%,水产品产量30947吨,比上年上升10.1%。 今年全县共完成各类造林面积9.4万亩,植树1000万株。由于去年由于退耕还林任务大,故而今年的生态林造林降幅较大,以至于今年林业现价总产值为1434万元,同比下降5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4年末,全县全年农村用电量12016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92833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10吨,农用柴油使用量5407吨,农药使用量1365吨。 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全县有效灌溉面积56.87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42.57千公顷,全县已建成水库114座,总库容37751万立米;堤防总长度69公里,保护耕地14.3千公顷。水利工程年供水量21194万立米,向农业供水20894万立米,向城镇生活供水276万立方米。 二、工业 今年以来,我县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市场销售良好,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总体呈现出生产、销售、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股份制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工业快速发展,拉动全县工业长足发展。工业园区建设成效卓著,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不减,一批骨干项目正在逐步形成,石英砂、建材等龙头行业也已兴起。工业产品、行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是石英砂行业,产品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县规模以上35家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4343万元,较上年上升36.75%,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8.0%,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较去年同期增2.7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7.2%。初步计算,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5.0%。 股份制企业快速发展,是拉动全县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全年,规模以上股份制工业增加值达22961万元,增长39.9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6.9%,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0.8%。 大中型工业企业贡献大,发挥了骨干作用。按新标准划分我县有大中型工业企业5家,2004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959万元,同比增长24.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47%。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5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基本建设完成15189万元,同比增长122.06%;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5994万元,同比增长29.4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300万元,同比增长58.4%;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完成投资4560万元,同比增长241.8%。农村个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61万元,同比增长20.9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今年的统计口径由过去的5万元以上项目改为50万元以上的项目,完成投资17931万元,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全部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62211万元,较去年增长15.0%。 四、商贸流通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多种营销方式的兴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商贸流通渠道顺畅,满足了多层次多领域的消费需求,为城乡人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县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367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12.0%。从分经济类型零售额来看,国有经济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挑战,个体私营经济后来居上,全年国有经济零售额5317万元,较去年下降20.2%;私营经济17992万元,较上年增长23.5%,其他经济类型(主要是个体经济)零售额66679万元,增速为19.2%,占全部零售额的62.3%;从分行业零售额来看,批零贸易餐饮业仍占主导地位,零售额分别为59871万元、22531万元,增速分别为11.4%、41.7%,占全部零售额的79.5%,比上年增长4.3个百分点;除制造业零售下降16.5%以外,其他行业零售额仍保持上升势头。全年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224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14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 五、财政、金融、保险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增强财力为重点,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依法征管,确保财政收入任务完成。稳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认真落实农村各项税收改革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附加,下调农业税税率,收入结构中非税收入比例下降,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较好的实现了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高;继续积极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与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努力实现“两个确保”,严格支出管理,工资及时发放,各项重点支出得以保障,全力为加快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社会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今年,在下调农业税正税2.2%的情况下,全县圆满完成财政预算收支任务。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8535万元,较上年增长2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18万元,较上年增长20.3%;全年财政支出32688万元,较上年增长7.4%。工资性支出增长迅猛,全县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的压力很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存在,财政压力仍十分艰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