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祁门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面对雨雪冰冻灾害及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县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难攻坚,抢抓机遇,开拓进取,顺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保增长、促消费、调结构,县域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7209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689万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105944万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29465万元,增长11.6%。三次产业结构为13.5:38.9:47.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486元,比上年增加2211元。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县生产总值 272098 12.3 第一产业 36698 7.3 第二产业 105944 15.2 工业 82836 19.4 建筑业 23108 1.0 第三产业 129465 11.6 运输邮电、仓储业 37229 7.9 批发零售业 10123 10.9 住宿和餐饮业 9786 12.5 金融业 3854 8.6 房地产业 7018 5.9 其他服务业 61455 14.8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1.1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02万人,;第二产业1.65人;第三产业2.45人。在岗职工7610人,比上年减少294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近8千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72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6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矛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相当艰巨,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仍然薄弱,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二、农 业 2008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20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1%;其中,农业35753万元,增长6.4%;林业11628万元,增长8.5%;牧业12063万元,增长2.6%;渔业565万元,增长26.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768公顷,比上年增加33公顷。油料、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调减为3474公顷和2495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495公顷,增长33.7%。 全年粮食产量47492吨,减产0.3%。油料产量4552吨,减产13.4%。棉花产量173.2吨,增产19.4%。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47492 -0.3 油料 4552 -13.4 其中:花生 166 40.7 油菜籽 4009 -15.3 棉花 173 19.3 蚕茧 31 -9.4 茶叶 4943 5.4 蔬菜 41282 -1.0 水果 1626 21.3 全年肉类总产量6008吨,比上年增长11.9%。禽蛋产量1272吨,下降42.5%。水产品产量647.5吨,增长3.1%。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87328千瓦,比上年增5.2%。农用拖拉机3402台,增长5.2%;农用运输车744辆。全年化肥施用量6873吨,增长2.8%。农村用电量1486万千瓦小时,增长15.2%。有效灌溉面积6049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2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1495万元,增长30.1%,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5亿元。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继续快速增长。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51495 30.1 其中: 轻工业 23561 21.6 重工业 27934 38.3 其中: 国有企业 1647 14.7 集体企业 753 43.4 股份制企业 37848 24.4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3031 95.8 其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647 14.7 全县13个工业行业生产中除纺织业下降2.7%,其他12个行业生产均保持增长,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9.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7.5%,饮料制造业增长165.9%,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业增长24.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46.5%,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3.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9%。全年新产品产值2353万元,增长10.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精制茶增长32.8%,水泥增长15.8%,交流电动机增长79.2%,电光源增长24.0%,供电量增长7.5%。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精制茶 吨 7935.4 32.8 纱 吨 2191.6 -22.6 人造板 立方米 205190 9.7 水泥 吨 86041 15.8 日用陶瓷 万件 653 2.0 十种有色金属 吨 3076 97.1 交流电动机 千瓦 659811 79.2 酸性蓄电池 千伏安时 29045 48.2 电光源 万只 5645 24.0 电子元件 万只 2813.6 157.9 供电量 万千瓦时 8678 7.5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9.1,比上年提高29.1个百分点,创历年最好水平。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7122万元,增长41.8%;实现利税8126万元,增长22.3%,其中利润4261万元,增长23.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利润增幅均在45%以上。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0%。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10246万元,增长60.2%,实现利润总额638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0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5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025万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城镇投资169794万元,增长37.7%;农村投资27231万元,增长18.1%。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805万元,增长133.9%;第二产业投资78836万元,增长14.1%;第三产业投资110384万元,增长49.2%。从行业看,工业投资下降0.2%。从构成看,建筑工程增长48.4%,安装工程增长12.5%。 房地产开发投资强劲。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374万元,比上年增长150.8%。商品房屋销售额10174万元,同比增长104.2%。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293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分城乡看,县消费品零售额45010万元,增长21.7%;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283万元,增长2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1819万元,增长20.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393万元,增长25.0%;其他行业零售额2081万元,增长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