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黄山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计生部门提供数据,2007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7.93‰,比上年上升0.59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80‰,下降0.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2.11‰,上升0.6 个千分点。年末全区公安户籍人口162400人,比上年增加61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642人,比上年增加3221人。城镇化率37.78 %,比上年提高3.55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79元,比上年增长14.0%。人均现金收入4587元,增长18.4%。人均工资性收入1926元,增长28.7%,增速比2006年翻一番。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55元,增长5.1%,其中食品支出增长7.8%,人均衣着支出增长24.1%;人均居住支出增长18.0%;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7.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3%,比上年上升3.5个百分点。 全区职工年末平均人数9816人,工资总额19363万元,年均工资19726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城镇在岗职工年末平均人数8534人,工资总额17787万元,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842元,比上年增长18.6%。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全部启动实施。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8425人和13917人。全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1600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5846人和2940人。年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601人。率先在全市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647人,城市低保人数2816人。 年末全区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262张,收养各类人员202人,其中农村社会福利院床位169张,收养人员160人。 全年销售社会体育及福利彩票2873.2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64.3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区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775平方公里。年末耕地总资源9591公顷,比年初净减少94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7296公顷,比上年减少149公顷。 年末全区已建成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1120公顷,其中国家级1个,保护区面积9980公顷。建成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15个。当年人工造林面积526公顷,其中退耕造林面积267公顷。年末森林面积124200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60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60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2.0%。 加大污染控制及环境监管力度。加大对省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和市挂牌督办企业环境管理。对我区新建、改建的企业推行循环经济理念,对所有项目审批都提出节能减排要求,资源要保证循环利用。每月对太平湖水质、地表水及饮用水源水质监测1次,分别获得监测数据1340个和440个。每季度对城区排污口、重点污染源监测1次,分别获得相关监测数据48个和63个。配合排污申报环境管理工作,共开展了16家宾旅馆污染、噪声污染委托性监测,获得相关监测数据约144多个。2007年争取到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40万元。继续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示范户、绿色学校创建。目前我区有2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8个生态示范基地建设,4个省级生态村、1个省级绿色学校、13个市级生态村,3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市级绿色学校,生态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案58件(次),其中市环保局转来投诉2件,连线平台共转来投诉8件,区信访局转办投诉4件,来电投诉44件,信访投诉件按内容分:噪声类投诉18,油烟类投诉9件,废气类投诉11件,水污染投诉7件,烟尘污染投诉13件。所有信访件办结率100%。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55,比上年下降16.0%;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43起,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0.99,下降5.9%。全年发生火灾事故5 起。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全区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及交通邮电部分含黄山风景区,其余指标均不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