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歙县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7 黄山市歙县统计局

2000年是世纪更替之年,也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我县积极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开发开放;继续抢抓机遇,积极落实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方针政策,继续弘扬歙县精神,实施“二十四字”发展战略,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胜利完成了调整后的“九五”计划的各项主要指标。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势趋缓,工业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强,财政平衡压力大。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据测算,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22.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8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8.84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9.06亿元,增长14.2%。

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开发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在1999年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各试点镇改革投资体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多种形式的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金马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组建的茧丝绸集团运作正常。部分企业通过出售、破产、帮扶等方式,生产出现了转机。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实现“三满意”目标。为营造更加宽松的对外开放环境,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投资,扩大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多家公司在古徽州大地上各显身手,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完工,使我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物价开始缓慢回升,经济和产业结构有所调整。随着宏观经济的明显回升,连续下跌的物价开始缓慢回升。200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增长0.8%,这说明经过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好转。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的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20.5:42.7:37.3调整为20.0:39.5:40.5。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2000年农业生产受农产品价格低迷和气候因素影响较大,面对茶叶价格和旱情的不利影响,全县人民同心协力,奋起抗灾,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以“三园”改造为重点,大力推进以农产品调优为核心的结构调整,认真做好林业分类经营区划界定工作,绿化长廊工程进展顺利,在养殖业上建立了三元杂交猪基地,良种蛋鸡生产基地,三潭枇杷蜜生产基地和新安江商品鱼生产基地,特种养殖步伐加快。正是夯实农业的基础,加上今年我县养殖业明显回升,弥补种植业减产因素,农业生产得以平稳增长。据统计,2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0价)4.4亿元,同比增长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在实现村村通电的基础上,农电网改造进展顺利,通公路村293个,比上年增加了6个,通电话村414个比上年增加了76个,有卫生室的村达到340个。种植业产品产量在结构调整中略减,全年粮食产量77327吨,减产2.3%,油料产量8879吨,减产0.5%,糖料产量15752吨,增长5.7%,茶叶产量6050吨,减产9.5%,水果产量5107吨,减产15.5%,养殖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肉类总产量18729吨,增长1.5%,蚕茧产量2551吨,增长8.5%,蜂蜜产量1528吨,增长15.2%,水产品产量1263吨,下降13.4%。当年造林面积1680公顷,增长15.2%。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5.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3%,农村用电量2321万千瓦时,增长8.6%,有效灌溉面积8980公顷,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今年我县工业加大改革力度,先后出台了“三化二改”、“三退三进”、“三买断一完善”的政策,通过上市、出售、破产、租赁等办法盘活国有资产,同时,鼓励支持发展个私经济和对外招商引资激活工业。今年,金马股票顺利上市,化工和纺织行业高速长,有利地促进了我县工业的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025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9%。其中:国有及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2593万元,增长13.4%。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看,工业生产呈现的特点是:

1、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改变了多年来轻重工业交替高速增长的不稳定状态,工业经济出现全面回升的良好局面。2000年轻重工业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6%和24.4%。

2、国有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生产总值逐年下降,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势强劲。2000年国有工业和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总产值分别比去年下降31.4%和21.8%,而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则分别增长25.0%、18.0%、31.3%。

3、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工业企业加强了资金、成本、存货管理,限产压库,促进销售,提高劳动生产率。2000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06.82,产品销售收入79548万元,增长8.1%,亏损企业亏损额比去年下降66.9%,亏损企业亏损额占盈利企业盈利额的比重比去年下降9.2%,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0%。

建筑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加大的条件下快速发展。2000年建筑业增加值68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976万元,增长2.48倍,竣工产值2316万元,增长2.55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增加供给和增加需求的双重效应,既是经济增长的拉动量,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引导下,2000年我县抢抓机遇、更新观念、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积极争取上面支持,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小城镇建设、农电网改造,工业技改投入,城乡公路硬化、多管齐下,是我县投资最多的年份。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从投资结构看,基本建设完成额为4577万元,增长10.9%,更新改造完成投资额4791万元增长54.5%,房地产投资额5190万元,增长39.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10868万元,增长20.4%,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9198万元,增长27.4%,由于1999年城镇和农村个体私人建房形成“投资热”,2000年私人建房略有降温,城镇和农村私人建房下降4.7%。

五、科技、教育

2000年我县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条主线,以农业科技革命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重点,转变观念、完善体制,开展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农业科技方面,加强了科技政策法规的宣传和科技创新规划,精心组织实施科技兴村大会战,建立科技示范园区,以“种子工程”为龙头,从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引进水稻、果树、蔬菜、油菜、瓜类、水果等新品种57个,开展以提高枇杷产量和品质为中心的果园改造工作,在高新技术方面,2000年我县积极向省科委申报了以金马集团为核心的车用仪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再生转移印花原纸已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实施,新安电子仪表研究所研制开发了全电子防窃电电度表,已批量生产。县机电应用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心怡牌”太阳能热水器,产销两旺,安达节能技术研究所的省级星火项目“田螺牌多功能节煤炉”,产品已销往邻近的八省市。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0年我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35家。其中:农业21家,工业1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