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黄山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7 黄山市黄山区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揽,围绕推进跨越式发展、奋力崛起,深入实施“一路三区五大战略”,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继续保持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按快报核算口径初步测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8.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7.49亿元,增长24.7%;第三产业增加值15.94亿元,增长13.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17494元,比上年增加3065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达2303美元。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17.0:26.5:56.5,同比第一产业下降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7.7%,提高5.0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生产总值增幅创近9年新高,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完成1.71亿元,税收总额达1.49亿元,增长30.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实现1.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也为近9年最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98万元,增长24.2%。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06年末,全区(不含汤口地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725户,从业人员6443人,注册资金9966万元;私营企业(不含汤口地区)发展到254户,从业人员3241人,注册资金44434万元。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4.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0.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06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1920个,同比增长为7.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保护和社会就业压力增大,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盈利减少,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业

2006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了农业生产良好发展。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020万元,增长6.1%,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其中,农业产值37147万元,增长6.5%;林业产值16448万元,增长5.7%;牧业产值11676万元,增长6.3%;渔业产值10804万元,增长5.1%。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9.2%。

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761公顷,同比下降0.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0065公顷,增长0.01%;油料播种面积为3180公顷,下降5.3%;蔬菜播种面积为1937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水果种植面积364公顷,增长5.8%;茶叶种植面积3070公顷,增长7.6%。

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56236吨,同比增长5.4%。糖料产量1039吨,下降33.4%;药材产量3672吨,下降2.8%;水果产量11326吨,增长29.6%;茶叶产量1140吨,增长19.2%;蔬菜产量37188吨,增长1.5%。

生态林业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幼林抚育作业的造林面积633公顷;封山育林面积4720公顷。

牧渔业生产稳定提高。全年肉类总产量7787吨,增长1.7%,其中猪肉为6308吨,增长%;禽蛋1296吨,增长持平%;蚕茧339吨,增长20.6%。全区生猪年末存栏39912头、出栏76048头;家禽年末存栏34.3万只、出栏73.33万只。年末水产品养殖面积达7682公顷,水产品产量10106吨,增长0.1%。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833千瓦,比上年增加2993千瓦,增长4.5%。农用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分别为3702台和5701台(套),增长4.0%和8.0%;农用运输车902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188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18吨;农村用电量1623万千瓦时。

深入推进基础设施、茶业、竹业、旅游、科技、生态家园六大富民工程取得成效。共新辟良种茶园4000亩,改造和新建高标准桑园2000亩、中药材基地3500亩,实施网箱养鱼2150立方米、库湾养鱼5000亩,建立各类生态农业示范点近30个,初步建成猴魁茶、毛峰茶、蚕茧、中药材、水产品、竹制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全区6万茶农人均增收500元。完成了五大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专家评审,太平湖镇、乌石乡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启动实施。举办各类技术培训200多场次,培训近万人次。双雄竹业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萃等5家企业进入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三十村”示范工程前期基础性工作,30个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山岔村庄里村已达市级示范村标准。

共撤消5个乡,整合3个乡镇,保留11个乡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增加值32814万元,增长36.4%。其中重工业快于轻工业,轻工业产值7924万元,增长37.6%;重工业产值152229.7万元,增长109.9%。各经济类型工业中,三资企业增长22.96%,股份制企业增长113.54%。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587.8万元,下降0.1%。全区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52%,比去年同期提高0.51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有较大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7.82%,比去年提高73.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64905.4万元,增长126.1%。利税总额6479.0万元,增长34.5%,其中:利润总额为1524.7万元,增长0.7%。

工业产品生产加快。钼铁增长63.46%,铜材(铜加工材)增长48.30%,中成药增长40.31%,绝缘制品增长36.11%,丝增长5.36%。

2006年共新签工业项目22个,新开工项目17个,引进资金1.55亿元,销售收入5000万元,创税400万元;甘棠园、汤口园全面启动,甘棠园引进项目6个,到位资金1303万元,汤口园引进项目1个,到位资金10万元,正在洽谈项目3个。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区建筑企业总产值31904万元,增长44.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3267平方米,增长65.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3493平方米,下降0.5%,其中住宅类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7079平方米,增长1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269万元,增长50.7%。全区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工程进展顺利,如太平湖旅游度假区(B区F区);黄山旅游购物广场;海洲娱乐城;中国黄山北驿旅游度假区;六角楼旅游购物广场;玉河工园商业休闲步行街;;安徽黄山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金桥生态科技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耿城万亩名优茶基地;月湾河农民新村;城市道路建设;农村道路硬化;中通广场商业界;汤口老城改造等。从投资结构看,我区投资逐渐侧重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而房地产投资则出现回落。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2519万元,增长42.7%;房地产投资完21621万元,增长22.9%。房地产投资中,商品房投资金额18801万元,增长85.8%;商品房销售面积132886平方米,增长45.6%,销售额为21475万元,增长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