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黄山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07 黄山市黄山区统计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启动了全省文化建设先进区争创工作,召开了全区文化工作会议进行部署。成功举办首届元宵灯会、第二届民俗文化节等20余项文化体育活动,举办社区文化展示会6次。全区各乡镇都组建民俗表演队和农民篮球队,全区共有农村电影放映队5支,汤口镇在全市率先成立农村电影“2131”数字化放映队。汤口镇和甘棠镇文化站被省文化厅列入2006年度“杜鹃花工程”省级点。

开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和“全民创业、奋力崛起”、“实现双过半、向党代会献礼”、“大干六十天,冲刺年目标”等主题宣传活动。在省级以上媒体刊播新闻200余篇,其中在中央级新闻媒体刊播新闻30余条,在《黄山日报》刊发新闻稿700余篇;区两台在上级台上稿量居全市首位,在中央电视台发稿13条,其中《新闻联播》6条。成功开展了首届黄山太平元宵灯会、第二届黄山民俗文化节、国际健走节等重大活动的宣传工作。扎实开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黄山”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手拉手参与城市管理,心连心共建和谐家园”等一系列教育活动。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各类门诊,下同)21个,其中医院2间。卫生机构床位493张。卫生机构人员58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8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160人,职业助理医师58人,执业护士153人,药剂人员42人,检验人员26人。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和专家组;制定了黄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理演练方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加强了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和食品药品市场监督管理工作。

十、环境保护与社会安全

开展了“百镇千村万户”生态工程,耿城镇、汤口镇、庄里村、区一中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村、省级绿色学校。争取了环保专项补助资金150万元。开展了城市污水处理、垃圾转化等项目环评,督促重点企业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委托省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编制了黄山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全区各类事故死亡人数18人,其中道路交通14人,工矿商贸2人,在市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未发生重大或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情况明显好于上年。

科技防控网建设正在全面实施,年内基本完成中心城区治安视频监控19个点和110报警服务台治安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坚持24小时中心城区治安巡逻,确定6名警力专门从事社区警务。确定了全区重点保卫单位,建立健全了各项治安防范工作机制。中央政法补助110"三台合一"设备投入运行。未发生邪教组织破坏活动,全区共立刑事案件起409起,破案208起,破案率为50%,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治安案件发现受理696起,查处670起,查处率为96%,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现受理数减少47起,查处数增加86起。继续开展为重点工程创建平安活动,建立了治安巡逻制度,各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围绕重点工程建设,相继实行了定期治安巡逻制度。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合理控制。2006年我区公安人口户籍状况:全区年末总人口16.1788万人,出生人口1353人,死亡人口626人,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4.5‰,人口密度为97人/平方公里。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全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7568元,增长15.6%;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929元,增长15.6%。全区2006年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287元,增长26.7%,其中食品类支出为1506元,增长12.8%;农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5.8%,下降5.7个百分点。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5475亿元,较年初增长13.1%。

全区2599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197.2万元,1806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153.13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65.5万元。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920个,其中安置“4050”人员385人;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12期,培训农民工700人,转移就业631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0%;农村新增劳务输出1575人。拟定了《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待批实施。清理拖欠、苛扣农民工工资104万余元;实施并完善了《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区及外来建筑企业共缴纳保障金55.6万元。

养老保险参保236户8219人(其中私营企业67户1151人),基金征收1499万元(其中私营企业280万元)比去年增长12%,共发放养老金和遗属补贴及丧葬抚恤费2047万元;失业保险参保234户11600人,扩面新增34人,征收基金150万元,3937人次失业职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共发放失业保险金80万元;医疗保险参保373户13500人,扩面新增16户394人,征收基金1158万元,实际支付1148万元,享受医疗保险待遇1398人次,灵活就业人员断保接续2823人。建立了失地农(居)民养老生活保障制度,向223名失地农(居)民发放养老生活保障款27.5万余元。

出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城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社会救助实施意见。审批1316名五保户,对100户五保户和优抚对象危房改造,提高城市低保保障标准。全年完成福利彩票销售800万元,争取捐赠物资对福利院进行了升级。

及时发放农村特困救助金,发放农村医疗救助8.2万。出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下拨101万元落实全年春荒、冬令等救灾工作,拨出33.5万和争取30顶救灾帐篷资助地质灾害点搬迁。

注:1.2006年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本公报中全区生产总值数据根据经济普查结果作了相应调整。

3.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人口数据为公安户籍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