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7 黄山市徽州区统计局

年末金融机构本币各项存款余额190213万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0764万元,比上年增长21.8%;企业存款余额47728万元,比上年增长29.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9715万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4193万元,比上年增长18.4%;中长期贷款余额259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7.6%;票据融资9604万元,比上年减少14.2%。年末贷占存比为47.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71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专任教师55人,在校生1614人;普通教育学校69所,其中:普通中学7所,高中专任教师69人、高中在校学生1267人,初中专任教师279人、初中在校学生4089人;小学学校59所,专任教师376人,在校生数4554人;幼儿园3所,专任教师25人、在园幼儿1976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47%、98.21%和91.30%。学龄儿童入学率99.72%、小年五年保留率96.42%、毕业普及率99.94%;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04%、普通中学三年保留率86.98%、毕业普及率99.21%。

年末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户,高新技术产品9个。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1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个,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1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个,省市区三级科技项目36项。通过项目实施,开发了新产品30个,取得安徽省科技成果鉴定2个,申请专利29项,授权6项。

九、文化、卫生、广电和体育

全区拥有文化馆(站)8个,全年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13次;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达22726册,本年新购图书1600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529件,参观人次12.9万人次;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

年末共有乡以上卫生机构(不含诊所)10个,床位125张,卫生技术人员184人,其中执业及助理医师74人、注册护士60人。年末共有村级医疗点及个体诊所103个,从业人员111人。全区参合农民69377人,参合率达90.18%,比上年提高了6.19个百分点,全区实际总筹资额为693.77万元。完成85例晚血病人和6例结核病病人医疗救治任务,救治经费28.5万元。“五苗”合格接种率达95%以上。共投入血防灭螺用工32人次,实行了二次药物灭杀,扩大药物灭螺4.2万平方米,钉螺死亡率达98%,开展了血防查病,共查病309人。

年末拥有区级广播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广播调频发射机7部;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发射机1部。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年末全区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0.51%;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4.4%。全年完成56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总户数达605户,覆盖面达61.1%。

全区现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所,市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所,市级特色校(班)2所,乒乓球训练中心1处,溜冰场1处,20亩标准田径场1处,门球场6处。国家一级裁判员4人,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成功举办徽州区首届农民运动会。在省级比赛中,本区运动员获得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2枚;15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按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区总户数34303户,比上年增加2户;户籍总人口99828人,比上年增加1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769人,比上年增加312人,增长1.15%。全年出生人口900人,出生率为9.016‰;死亡人口717人,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3‰,比上年下降1.03个千分点。

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275元,比上年增加785元,增长17.5%,其中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重的39.7%,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全年生活消费支出人均4308元,比上年增加982元,增长29.5%。恩格尔系数为50.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0713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400元,比上年增加2218元,增长10.5%。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4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90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47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517万元,再就业培训420人,创业培训9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全年参加养老保险5364人,增长10.5%;参加失业保险5106人,增长15.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200人,增长9.3%。

居民低保和五保户得到全面落实。全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883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594人;农村五保户216人,年度五保供养资金支出36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大气环境功能区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3.5%,废气排放达标率为92.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4%。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区现有省级优美乡镇2个,生态村3个;市级优美乡镇3个,生态村14个。全区拥有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6003公顷。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4499公顷;区(县)级4个,面积1504公顷。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