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黄山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2758万元,比上年增长8.1%,增速较上年慢1.4个百分点。 全社会货物运输量28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7%,完成旅客运输量3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8%。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受“非典”的影响,全年呈现出“V”字型变化,随着“非典”的负面影响的消除,政府部门通过各项措施的大力调控,五月份触底后,六月份以后市场出现有力反弹,确保了全社会消费品市场逐月回升的态势。2003年,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近四亿元,完成39664万元,比上年增长9.8%。从城乡分布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快于农村,实现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0395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269万元,比上年增长9.0%。城市消费品增长幅度快于农村1.5个百分点。从行业分类看,餐饮业销售额的增幅低于批发零售贸易业,全年完成餐饮业销售额3208万元,增长8.5%,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36398万元,增长13.1%。 消费品集贸市场交易活跃。2003年,全区各类商品消费品市场7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2个,农副产品市场4个,工业消费的专业市场1个。全区城乡消费品交易成交额18738万元,其中农副产品市场成交额8950万元。 七、旅游业和对外经济 受“非典”疫情影响,上半年旅游业遭受重创,下半年旅游市场逐步恢复。2003年共接待旅游者8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0%。其中:入境游客接待量3495人次,下降44.7%,国内游客接待量85.7万人次,下降13.8%。其中:太平湖游客11万人次,下降24.1%。旅游直接收入17038万元,下降15.8%。 根据“两山一湖”旅游发展要求,编制完成了《黄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初稿)和《太平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暨B区开发建设规划》。引导企业加大宾旅馆、景点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投入1.08亿元新建和改建了海州大酒店、黄山饭店、太平湖宾馆、北京宾馆以及黄帝源、凤凰源、普仁滩和太平湖龙窑寨、八卦岛等一批旅游企业。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2003年,全区外贸出口总额166.0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2.0%,增幅创历史新高。随着综合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境内外精明的客商看好我区这块风水宝地,纷纷前来洽谈项目。2003年新签项目47个,协议资金20.9亿元,利用内资实际到位2.68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71.69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2003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2578万元,同比增长10.3%。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9476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22.6%。从部门累计财政收入看,国税完成3403万元,比上年增长6.2%;地税完成3828万元,比上年增长10.7%;财政完成3525万元,比上年增长14.0%。财政总支出16695万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4322万元,比上年增长9.0%。 金融运营稳健。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3743万元,比年初增加17692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73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3694万元,比上年下降0.3%。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和支出分别为297576万元和288620万元,货币回笼8956万元,同比减少4620万元。 保险事业稳健发展。企业和个人的参保意识明显增强,商业保险受到社会认同。2003年,全区实现保费收入3315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8.1%,全区人均保费收入204.6元,比上年人均约提高56.5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5万元,增长7.1%,寿险保费收入2800万元,增长45.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98.5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及给付337万元,寿险赔款及给付61.5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加大科技投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2003年共有10项科技计划项目投入实施,在全区8个乡镇种植的灵芝实现了从菌种繁育到种植、销售一条龙经营,加快了产业化进程,并带动友邻区县发展;引进了板蓝根及瓜蒌种植;东方玫瑰花基地开始建设;截根菌根化育亩技术得到推广,冷—型草坪引种成功;筹集资金50万元建成1000口沼气池,推进了农业生态家园致富工程;高强度覆膜竹胶合板、新型绿色建材钙塑室内装饰材料已研制成功;新型挂面式葛粉马铃薯粉丝已完成一期工程。 民营科技企业有新的发展。新培育区级民营科技企业4家,有效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 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基础教育设施进一步增强。2003年,区一中通过省市范高中达标验收,黄山旅校争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并且通过了省级评估验收。幼儿教育投入有了新的突破,鼓励民营资金投入有了新的进展。2003年末,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1所,在校生1605人。全区共有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7389人,其中:高中1所,在校学生1557人;初中18所,在校学生5832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528人,比上年减少5人,每百名初中学生中拥有专任教师7.5名。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2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7.3%。全年共完成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面积1.3万平方米,有效地提高了办学条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健康发展。2003年组织了“庆两会迎新春”、“中通之夜—关爱贫困学生”、“庆八一鱼水情深”等为主题的大规模文化演出活动。年送电影下乡200余场,观众达6万人次。全区中小学长跑接力赛、青年篮球赛、桥牌双人赛等较大规模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我区选手参加省市各项体育竞技活动也取得较好成绩。 卫生工作得到加强。2003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9个、专科防治机构2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床位共有44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16人,其中:医生213人,护师、护士164人。卫生经费有了较大提高,卫生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观。 广播、电视覆盖率明显提高,硬件设施得到加强。2003年来,全区19个乡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联网,电视节目由8套增加到26套,彻底解决了黄山区人看不到黄山新闻的问题。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黄山区已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区已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5处,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5.4%,居全省前列。已建成省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村7个。 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巩固和加强。截止到2003年底,全区投入污染治理资金约99万元,建成污染防治设施4套,中心城区、沿湖、沿河污水截流一期工程完工,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均建成。医疗废水和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全面开展。在“非典”期间突击建成了区医院“非典”定点收治医院医疗污水处理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