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黄山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黄山区统计局 2004年3月2日 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加快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统揽,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周边形势的新变化,努力克服“非典”和严重旱情的负面影响,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全区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宏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十五亿元大关,实现157813万元,比上年增长9.6%,增幅为6年来的新高,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与全市保持同步,高出全省0.4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依次为37952万元、22349万元和97512万元,分别增长2.5%、21.8%和9.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4:12.7:62.9调整为24.0:14.2:61.8。全区年人均生产总值为9742万元,比上年增加990元。 全区经济经受了上半年“非典”和年中严重旱情的严峻考验,全年经济发展呈现“高开—回落—恢复—回升”的运行特点,一季度同比增长8.7%、二季度增长5.4%、三季度增长8.5%、四季度增长9.6%,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高0.1、低3.0、高0.2和0.4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仍很薄弱,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工业总量小,工业化、城镇化、经济的外向度尚未走出“三低”问题的困扰;第三产业抗风险能力不强,旅游业仍需锤炼“内功”;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市场消费,加快企业机制转换和扩大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仍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二、农业 2003年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畜牧、水产养殖,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和年中严重干旱少雨的负面影响,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奋起抗灾自救,努力降低损失。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0708万元,比上年增长6.2%。 2003年,全区农业生产通过加大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600公顷,产量53168吨,同比下降3.6%,而单产同比增长2.1%;油料产量在连续几年减产之后,又有恢复性增产,达4410吨,同比增长11.5%;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向名特优品种发展,种植面积不同程度扩大。由于干旱,蔬菜产量受到一定影响,总产下降1.8%;中药材产量下降,但品质提高,减产不减值;茶叶、水果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7%和20.2%。全年农业总产值27530万元,比上年增长2.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75682千瓦,比上年增长3.1%。拖拉机2579台,同比增长6.7%;科技含量较高的耕整机及种植机械123台,同比增长五倍多;农用排灌机械7239台套,增长71.7%;全年用于农机的投入的资金565万元,同比增长129.0%。 林业生产发展再创佳绩。2003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195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4044公顷,为造林史上又一新的纪录;林业资源稳步增长,有林地面积达到11.24万元,活立林蓄积达到457.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3.0%。松材线虫防治体系基本形成,一道预防松材线虫病的检疫、监测、隔离网业已形成,为保护黄山松安全构筑了坚实的屏障。全区44.3万亩重点公益林纳入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实现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由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的历史性转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758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81万元,比上年增长4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4.7%,同比上升28.4个百分点。产销率达到100.6%,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中脱颖而出的优势行业和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竹地板、生产用木制品、玻纤制品、多功能工具机、金属结构制品、丝、中成药、钼铁、钼酸钠、钼酸铵以及电力电缆、漆包线、竹拉丝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产品整体竞争力有所增强,主要产品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供电量、丝、人造板、金属切削机床生产势头良好。 外来投资,私营企业对我区工业支撑作用明显,这二个类型的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03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0.8%,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2%。 工业增长的后续力量进一步增强,今年全区完成工业技改投入5105万元,完成新产品开发8项。 建筑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8564万元,比上年增长38.7%。在全部建筑业企业中,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的建筑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2亿元,施工面积36.6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6.54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29.29万平方米。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2003年共完成招标项目60个,建筑面积32.77平方米。通过招标节约建设资金308.3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03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729万元,增长41.7%。其中:基本建设完成20214万元,增长151.9%;更新改造投资4495万元,增长3.7%;房地产开发投资5623万元,增长49.5%。交通、水利、旅游基础设施、房地产业等投资力度加大,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4597万元,水利投资2745万元。 全区规模以上建设项目达156个,完成投资4.1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续建项目74个,完成投资2.48亿元,新开工项目82个,完成投资1.62亿元,当年竣工项目74个。列入区调度的60项重点工程,52个项目在建,完成投资3.09亿元,占规模以上项目投资75%。城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旧城改造继续推进,新区建设全面启动。 房地产投资又有新的突破。2003年,全区房地产业增加值6730万元,同比增长43.2%。全区完成商品房屋建设投资3779万元,增长53.6%;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31737平方米,增长41.5%;商品房屋销售额3088万元,同比增长27.6%。 五、交通和邮电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业务总量3672万元,比上年增长8.5%。年末全区电话用户数为32744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数19625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4.8%和19.6%。手机用户共28000户,互联网用户数为3410户,分别比上年增长46.3%和15.6%。2003年7月份,电信部门还开通了无线市话小灵通,丰富了我区的通信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