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黄山市徽州区统计局 (2008年3月8日) 2007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落实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区、开放强区、农业稳区、民营兴区、旅游活区”发展战略,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等重点工作的落实,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居民生活水平较快提升,较好地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1698万元,比上年增加32559万元,增长17.4%,增幅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是“八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90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78935万元,增长31.1%;第三产业增加值41973万元,增长5%。三次产业比例为14.7:55.7:29.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1424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872美元)。 市场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扬较大。1-12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8%,涨幅提高3.6个百分点。按类别分:食品类上涨11.5%,其中粮食上涨4.1%、食用油上涨23.2%、肉禽用其制品上涨31.8%、鲜菜上涨6.5%;居住类上涨5.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类与上年基本持平;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1%;衣着类上涨2.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5%;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9%。1-12月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7%。 劳动就业:就业和再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全区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共投入再就业专项资金493万元,其中发放用工补助和企业社保补贴169万元,100余家用人单位、2166名失业人员享受补助;组织395名城镇失业人员、786名农村转移劳动力和被征地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后就业率在95%以上。通过政策帮扶,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639个,共有989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存在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缺乏大、中企业型强有力的支撑,经济总量仍然过小;二是受资金、用工、环保等因素的制约,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三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欠合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四是企业管理理念比较滞后,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企业成长缓慢;五是城市功能仍较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二、农 业 农业: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5758万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6.3%。其中农业15606万元,增长6.5%;林业4878万元,增长4.1%;畜牧业13714万元,增长6.8%;渔业660万元,增长6.0%;农林牧渔服务业900万元,增长11.4%。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结构比为43.6:13.6:38.4:1.8:2.5,其中林牧渔业产值所占比重达53.8%。种植结构适度调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719公顷,减少1.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28公顷,减少3.7%;油料播种面积1547公顷,减少2.7%;蔬菜播种面积1768公顷,同比持平;西瓜播种面积384公顷,增长7.8%;菊花播种面积220公顷,增长62.9%。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见下表)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粮食 吨 27233 0.2 油料 吨 1814 0.8 蔬菜 吨 29660 2.8 西瓜 吨 8340 10.4 菊花 吨 235 97.5 水果 吨 673 4.0 茶叶 吨 1057 9.4 肉类产品 吨 5278 5.4 水 产 品 吨 920 3.4 农村: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资金达4688万元,比上年增长40%,新增市级新农村示范达标村6个。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茶、竹、蔬菜、蜂、畜牧、苗木6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全区拥有农业龙头企业7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户,市级龙头企业6户。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全年建成12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饮水安全人口达1.02万人;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308万元,新建小学宿舍楼2座;完成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和21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区参加新农合68411人,参合率为85%,大大改善了农村农民就医条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工业规模快速扩充。全区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7.04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增长3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83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年末全区超亿元产值企业达7户,比上年增加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户,比上年净增12户。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25.6亿元,比上年增加9.1亿元,增长5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6亿元,增长57.1%。规模企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15.4亿元,增长60.4%,占规模企业产值比重达71.3%。 工业效益稳步提升。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231.7%,比上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6亿元,增长52.4%;实现利税0.9亿元,增长77%,其中实现利润0.6亿元,增长129.4%,全区4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了盈利。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 对 数 比上年增减(%) 大米 吨 4900 -10.2 精制茶 吨 1019 51.4 服装 万件 243 21.5倍 油墨 吨 23573 20.9 塑料树脂及共聚物 吨 71139 48.2 金属切削机床 台 1441 27.5 其中:数控机床 台 251 100.8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效益双双火旺。年末全区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4户,完成产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91.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91万平方米,增长76.6%;房屋竣工面积24.01万平方米,增长58.0%;实现利润总额538万元,增长102.3%;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2万元/人,提高了64.3%。 四、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形势较好。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增幅回落9.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完成投资9.7亿元,增长46.9%;农村完成投资3.1亿元,增长36%;房地产完成投资2.4亿元,比上年增长26.4%。 从投资主体看,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4.4亿元,增长7.5%,总量占总投资比重28.8%,比去年下降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10.8亿元,增长61.3%,总量占总投资比重提升到71.2%,其中港澳台及外商完成投资0.7亿元,比上年增长66.3%。从三次产业看,一产完成投资1.1亿元,增长80.3%;二产完成投资6.5亿元,增长78.6%;三产完成投资7.6亿元,增长14.9%。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例为7.0:42.8:50.2。从投资领域看,主要以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工业全年完成投资6.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9亿元,分别占总投资比重为41%和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