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7 黄山市徽州区统计局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市场比较活跃。年末房地产开发企业14户,比上年增加1户。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3.7万平方米,增长42.9%;商品房销售面积16.0万平方米,增长97.9%;商品房空置面积1.7万平方米,下降20.4%。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7亿元,增长161.1%;现房平均销售价格1302元/平方米,其中住宅平均销售价格1216元/平方米、商业营业房平均销售价格1767元/平方米;期房平均销售价格1454元/平方米,其中住宅平均销售价格1355元/平方米、商业营业房平均销售价格2333元/平方米。

五、贸易和旅游

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持续走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分区域看,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30万元,增长15.3%;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50万元,增长13%;城乡消费比例为68.6:31.4。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702万元,增长19.3%,批零贸易业零售额31248万元,增长14%,住宿餐饮业增幅高于批零贸易业5.3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经济外向度快步走强。年末全区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企业43户,比上年净增5户,其中有自营进出口业绩企业20户,比上年净增5户。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452.45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114.06万美元,增长83.2%,增幅高于全市60.9个百分点。其中,全年完成进口额990.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1%;完成出口额1461.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7.6%;全年外贸顺差471.05万美元,结构趋势与上年相反。对外贸易主要方式为一般贸易;进出口主要产品为环氧树脂、铣床、环氧氯丙烷和双酚A;贸易地区主要是亚洲和欧洲。

全年新签外资项目7个,比上年增加5个;实际利用外资627.5万美元,同比增长24.4%,增幅提高了8.2个百分点。全年签订市外资金投资项目66个,实际到位内资(含续建)13.7亿元,比上年增加4.3亿元,增长45.9%。

旅游: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4%,增幅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入境游客5.87万人次,增长85.8%;旅游总收入4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47.3%,增幅提高8.9个百分点,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7.4%。年末拥有四星级餐馆2户(阳光大酒店、龙井大酒店),二星级宾馆1户(岩寺宾馆),休闲度假特色酒店2户(德懋堂、华商山庄),星级农家乐9户( “三友园”为省级),国内旅行社3户。境内共有个景区景点7个,比上年增加1个,其中国家级4A级景区3个(唐模、呈坎和潜口民宅),3A级景区2个(丰乐湖和徽州文化园),2A级景区1 个(新四军军部旧址),新开发景区1个(西溪南景区);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分别是蜀源、丰乐湖黄山毛峰茶园和竹艺轩雕刻工艺厂;获奖旅游商品3个,《荣归故里》、《事事如意》木雕获全国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和《渔家乐》木雕获文博会金奖。

六、交通、邮电

交通:交通建设继续推进。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348.0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328.03公里、高速公路29.34公里。年末营运汽车拥有量2408辆,比上年增长22.1%,其中载客汽车89辆,普通载贷汽车2293辆,专用载贷汽车26辆。货运业增长显著。全年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117.7万人,客运周转量7062万人次公里,分别增长6.9%和6.7%;铁路没有旅客发送量。全年完成全社会货运量201万吨,货物周转量13207万吨公里,分别增长46.0%和45.8%。其中,公路货运量200万吨,铁路货物发送量0.55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13202万吨公里,铁路货物周转量5万吨公里。

邮电:固定电话业务趋向饱和,互联网业务大幅增长。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8840门,比上年增长1.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7841户,比上年下降4.1%,其中住宅电话年末用户23641户,比上年下降4.1%;年末互联网用户3150户,比上年增长40.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4.4万户,新增0. 6万户,比上年增长15.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0673万元,比上年增长62.4%,其中乡镇级完成财政总收入8486万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41%,比上年增长39%。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3818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国税局完成5559万元,增长42%;地税局完成5761万元,增长28.9%;财政局完成2498万元,增长36.8%。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比重达8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加大了对社会事业和民生事务的投入,重点保障了实事工程和“解难创优”等支出,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分别支出3498万元、2561万元、1317万元、698万元和179万元,分别增长37.8%、24.3%、81.7%、409.5%和21.8%。

金融:金融投放力度较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币各项存款余额1529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119万元,比上年增长5.1%;企业存款余额36865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8869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5761万元,比上年增长17.1%,短期贷款主要以工业为主;中长期贷款余额11913万元,比上年增长21.3%;票据融资11196万元,比上年增长79.9%。年末贷占存比为45.02%,比上年提高5.28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投放现金280358万元,比上年增长15.1%,累计回笼现金283031万元,比上年增长18.5%,累计净回笼现金2673万元。

保险:保险事业发展平稳。年末共有保险公司2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974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保费399元。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873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综合赔付率21.9%,同比略有下降。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71所,分别为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教育学校70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06人,专任教师23人。在普通教育学校中,普通中学学校7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在校学生高中1237人、初中4681人;专任教师高中67人,初中267人。小学学校61所,在校生数4831人,专任教师数391人。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667人,专任教师14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23%、84.64%和89.5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7%、在校巩固率96.05%、毕业普及率99.44%;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27%、在校巩固率85.11%、毕业普及率98.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7.04%。

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区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户,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6户,省、市高新技术产品17个。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亿元,比上年增长25%。科技项目实施成果明显。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省市区三级科技项目27项。通过项目实施,开发了新产品6个,推广新技术14项,引进新品种18个,取得安徽省科技成果2个,获国家专利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