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07 黄山市徽州区统计局

体育: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举办休闲健身、棋类和球类等赛事7起,其中区门球队荣获第十一届“黄山松杯”冠军,区国税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民健身先进集体。另外,在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区体育健儿获得9枚金牌、3枚银牌和7枚铜牌;在省四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区体育健儿获得8枚金牌、3枚银牌和1枚铜牌。年末共有棋牌室18家,乒乓球训练中心1处,溜冰场1处,20亩标准田径场1处,门球场6处;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20万元。

十、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人民生活: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10元,比上年增加517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65元,与上年同比持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3%,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0606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811元,比上年增加1855元,增长12.4%。城乡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年末实有住宅建筑面积371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7.1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76平方米;年末成套住宅36937套,户均1.09套。

社会保障: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380人,比上年增加228人,增长5.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7000人,比上年增加200人,增长2.9%;实际参加失业保险2160人,当年领取失业保险金347人,领取失业保险金7777人次。全年三项社保基金累计收入1756万元,年末累计结余1637万元。城镇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为100%,失业金发放率为100%,医疗保险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年社会抚恤、补助186人,优待优抚对象248户;安置退役士兵、复员干部37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563人;农村特困户救济496户、五保户供养210户、传统救济83人、临时救济3826人次。全区共有收养性单位(国家办、集体办福利机构)4个,床位88张,年末在院人数17人。年末老年人活动中心12个,参与人数9860人。年末残疾人劳动力总数1909人,已就业1860人;全年累计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36万元,累计支出91万元,结余45万元。

安全生产: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6起,受伤53人,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7.15万元,起数和经济损失比上年分别下降30.3%和52.9%。全年发生火灾事故41起,比上年下降25.5%。

十一、人口、资源与环境

人口: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户籍总人口99382人,比上年增加294人。总人口中,男性51385人,女性47997人,性别比为1.07;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5252人,比上年增加624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5.41%。总人口中,出生人口848人,出生率为8.53‰,比上年上升0.01‰;死亡人口568人,死亡率为5.71‰,比上年上升0.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2‰,比上年下降0.41‰。

人口流出量继续增加。全年流出人口22970人,比上年增加1041人,增幅为4.7%,占总人口比重达23.1%,主要流往地区为浙江、本省、广东、上海、江苏和福建;流入人口为690人,占流出人口的3.0%。

资源:1996年全区土地变更调查耕地面积为113071亩,截止2006年末全区耕地面积为77808.8亩,历年净减少35262.2亩,其中当年净减少耕地1526.9亩(均为建设占用耕地)。

全区水资源总量22300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2247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175毫米,比上年减少97毫米。

年末活立木总蓄积量132.1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3.95万立方米;森林面积31054公顷,比上年增加1025公顷;森林覆盖率72.9%,比上年提高了1.51个百分点。

全区供电量1539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加1548万千瓦时,增长11.2%;全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54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加386万千瓦时,增长33.2%。

环境: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大气环境功能区标准;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主要工业企业生产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为93.81%,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33%;新设立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经市环境监测站监测,饮用水达标率为100%。

乡村环境优美、生态保护取得新突破。2006年潜口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唐模村获得“安徽省生态村”称号;城市绿化、美化步伐加快。年末城市园林绿地面积251公顷,本年新增绿地面积6公顷。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3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3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4942公顷。全区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460公顷。

注: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