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开化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经济效益突破性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73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利税总额突破3亿元,达到34900万元,增长50.6%,利润总额突破2亿元,达到22099万元,增长54.6%。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考评得分为270.79分。比上年提高39.59分。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8.36%,资本保值增值率141.61%,资产负债率53.39%,流动资产周转率2.18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8.94%,全员劳动生产率124054元/人,产品销售率98.39%,产品质量指数94.20%,万元产值能耗降低率7.6%,企业亏损率4.62%,新产品产值率11.01%。 企业经济活力得到增强。2006年底全县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42家企业的产值增幅超过二成,25家的利税超过100万元,12家企业的利润超过100万元,14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0万元,其中6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建筑企业施工面积152.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5%;竣工房屋面积118.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1%;全县实行招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71项,直接交易21项,招投标承包面达77.2%,竣工工程41项,工程合格率为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06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6.71亿元,下降2.72%。非国有投资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投资重点继续向工业、基础设施倾斜,工业投资6.8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7.04亿元,分别占限额以上投资的39.6%和40.7%。园区建设成为投资的重要载体。2006年园区共完成投资3.43亿元,占限额以上投资的19.8%。民间投资进一步扩张,全年完成10.76亿元,占限额以上投资的62.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村投资487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其中非农户投资11898万元。全年限额以上投资施工项目78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59个。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5国道西坑口至开化段二期工程基础工作已完成,进入路面浇筑阶段;县城供水工程已完成取水泵和岙滩东路管道建设;县城城市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60%,铺设管道8公里;开化中学迁建一期工程,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85%,学生宿舍、教师工作用房、食堂等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95%,艺术楼、图书馆、风雨操场等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65%。 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4.7%,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48.57万平方米,增长38.9%,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22.44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23.88万平方米,增长163.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0.2万平方米,增长247%;商品房销售面积16.63万平方米,增长2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92万平方米,增长32.0%。商品房空置面积9.47万平方米,增长149.2%。商品房销售额2.97亿元,增长28.5%。 五、交通和邮电业 2006年,交通邮电部门继续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交通邮电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客运量1166万人(包括公交),比上年增长14.3%,客运周转量25173万人公里,下降3.1%;货运量1057万吨,增长5.0%,货运周转量47449万吨公里,增长8.1%。年末汽车拥有量4028辆,其中载客汽车2245辆,私人汽车2264辆,出租汽车97辆。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7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9.04万部,比上年增长6.3%,其中城市电话2.90万部,增长11.2%;农村电话6.14万部,与上年持平;小灵通10647部,比上年下降19.0%。在城乡电话中,有住宅电话7.02万户,增长3.1%,其中城市住宅电话1.12万部,公用电话3071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1万户,增长12.5%。全县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3.0部,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每百人62.9部,乡村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29.0部;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29.4部。全县有449个行政村通了电话,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9358户,其中宽带网用户8457户。 六、国内贸易 2006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8亿元,增长14.2%。分城乡看,县的零售额7.66亿元,增长14.3%,县以下的零售额9.32亿元,增长14.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4.46亿元,增长14.6%,餐饮业2.47亿元,增长12.5%,其它行业564万元,下降1.9%。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2006年末,全县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9个,实现成交额5.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成交额超亿元市场2个,成交额3.94亿元。 商业龙头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县10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2006年,对外贸易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有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县进出口总额达到5303万美元,增长34.1%。其中自营出口也突破4000万美元,达4030万美元,增长28.0%,进口1273万美元,增长57.9%。自营进出口企业不断增加,2006年有14家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累计达到62家(含三资企业),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24家。 生态旅游取得较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1%和23.4%。其中接待境外入境人数2515人次,比上年增长31.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5万美元,下降42.9%。全县星级饭店达到6家,风景名胜区3个。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093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2.1%,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2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8.8%,增长22.9%,全县完成各项税收27521万元,增长27.4%。按照适度从紧、合理安排、确保重点的财政政策,全县一般预算支出53379万元,占当年预算的139.8%,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2095万元,增长13.2%。财政增长加快,财政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金融部门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改善金融服务,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加强了信贷市场的开拓和金融风险的防范,调整信贷结构,积极增加信贷投放,金融业运行态势良好。全年存款总量稳步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87亿元,比上年增加7.12亿元,增长24.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达21.98亿元,比年初增加3.80亿元。增长20.9%,人均储蓄存款6344元,增加1054元,增长19.9%。贷款投放力度继续加大,各项贷款余额22.54亿元,比年初增加3.39亿元,增长17.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01亿元,增长19.4%,中长期贷款余额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在资金信贷投向上,继续向工农业生产倾斜,其中农业贷款5.58亿元,工业贷款4.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0%、23.8%,基本建设贷款余额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3%,个人消费贷款2.50亿元,下降6.5%。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61.1%,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