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开化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6年,全县外汇存、贷款大幅下降。年末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为255万美元,比年初减少58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零,比年初减少41万美元。 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平稳增长。全县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93.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现金支出91.66亿元,比上年同增长9.4%。收支轧抵净回笼现金1.93亿元,比上年多回笼5338万元,增长38.2%。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年末拥有保险机构8家,全年保费收入934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808万元,增长19.0%;寿险保费收入6627万元,下降1.9%;支付各类赔款2603万元,下降32.0%,其中财险赔付1931万元,寿险赔付672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6年,进一步推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积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程度,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786人,比上年增长3.3%,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2264人,增长5.4%。拥有科技活动机构14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83人。年末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2006年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项,省级科技计划18项。2006年全县申请专利40项,授权17项,其中发明2项。 开化网上技术分市场活跃,2006年,网上发布技术难题招标38项,提供研发经费1215万元;正式签约项目11项,合同金额600万元。 2006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县科技投入合计3949万元,增长36.6%,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740万元,增长35.3%,其中R&D经费784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全县财政科技事业费支出191万元,增长13.7%;科技三项经费1603万元,增长28.9%。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被上级各类学校录取的大中专生1621人,其中高校1063人。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5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80所,幼儿园205所。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673人,初中招生4292人,小学招生3764人,职业中学招生597人。全县中小学校在校生3.7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070人,初中在校学生10132人,小学在校学生20820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471人。 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实施取得新进展,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小学入学率为100%,毕业率100%,巩固率100%,升学率100%;初中入学率为99.84%,毕业率99.2%,巩固率99.81%,升学率88.55%。希望工程、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取得新成绩。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6年,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年末全县共有电影放映单位4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8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9.2万册(件),其中古籍7480册(件)。到年底全县共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6座,有18个乡镇实现调频广播与有线电视共缆传输,有线电视节目增至29套,共有有线电视用户6.9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86.1%和93.8%。 2006年,卫生事业加快改革步伐,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4个;医院、卫生院30家;拥有医疗床位750张;卫生技术人员935人,其中医生623人。新推广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农民参保人数达26.09万人,参保率为85.93 %。农村卫生状况继续改善,年末拥有乡村医生209人。从实施“驻村医生制”以来,驻村医生为农村居民建立家庭档案28.5万份,全年诊疗55.56万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我县举办各类比赛4个,体育竞技取得较好成绩,我县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获金牌10枚,银牌20枚,铜牌14枚。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稳步推进。等级运动员人数不断增加,新发展二级运动员3人、三级45人、少年级120人。全县拥有比较完整的标准体育场馆2个,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 十一、环境保护 2006年,全县推进实施《开化生态县总体规划》,我县环境保护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县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5人,环境监察大队1个,环境监察人员4人。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年末共有生态示范乡镇17个, 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11个;生态村26个,绿色社区4个,其中省级2个,绿色企业5家,其中省级3家,绿色学校23所,其中省级6所,规范化饮用水源保护区4个。强化“一控双达标”的长效管理,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果。年末烟尘控制区234.03平方公里,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平均0.09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0.025毫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合格率为100%,城市交通噪声值69.8分贝,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346545人,比上年增加156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012人,增加611人。全年出生人数4220人,出生率为12.20‰,死亡人数2245人,死亡率6.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1‰,比上年增加1.91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县职工工资总额4.67亿元,职工平均工资20467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城镇以上职工工资总额2.99亿元,职工平均工资25927元,增长9.0%。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11元,增长10.9%,恩格尔系数降低到40.3%;每百户农户拥有电话94部,移动电话88部,彩色电视机110台,影碟机57台,空调机5台,计算机2台。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全年新建住宅68.7万平方米,其中:城乡个人建造住宅44.8万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4.5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城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人员11995人,其中在职职工7672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74161人,离退休人员675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7515人,其中职工12535人;参加失业保险13971人,为700人次失业职工提供了失业救济。年末发放困难补助416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县共有社会福利院13个,床位1148张。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全县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687人,其中城镇居民1121人。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社会救济对象、抚恤和补助优抚对象以及退伍军人的生活、就业得到妥善解决。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数据以2007年《开化统计年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