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抚松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5 白山市抚松县统计局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市经济工作部署,狠抓“项目建设、国企改革、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四项重点工作,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产业、产品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强县、工业立县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据初步核算,全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达到28.5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亿元,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9.4亿元,同比增长34.6%;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0.3亿元,同比增长11.5%。全县人均生产总值实现9,520元,同比增长24.6%。

从全县总的经济情况看,其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7.3%:44.3%:28.4%,调整为25.2%:45.6:29.2%。

全县物价总水平在合理区间内平稳回升。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2%。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上涨7.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0.1%。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3.2%。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县新开发就业岗位7,900个,城镇新增就业6,300人,劳务输出17,96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确保了社会稳定。

二、农业

2004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15,584万元,增长7.4%,农作物播种面积13,366公顷,其中粮豆播种面积10,231公顷,较上年持平。粮豆总产量为47,766吨,同比增长15.7%。其中玉米增长8.8%;大豆增长26.2%。全县优质品种播种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80%。订单农作物范围扩大到专特用粮等方面,全年落实75,800亩。通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了龙头产业的参业结构,按“精优”标准规范种植的人参面积已愈1,303公顷。无公害人参面积已占全县人参留存面积的85%以上。山菜家植面积达到了7,510亩,封沟养蛙放养面积39,439亩,中小药材基地发展到8,795亩,林下作床栽参和撒山参籽及移山参总面积达76,614亩。同时实施了长白山林业资源恢复建设工程,全年完成退耕还林10,155亩,成活率达到93%以上。“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完成12,030亩,红松果林基地已营造68,428亩,年末实有各种林业面积516,54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9.4%。

畜牧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化、产业化、良种化、标准化生产发展较快,全年实现牧业总产值17,235万元,同比持平。全年肉类总产量12,112吨,增长1.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达到9,965吨,同比增长10.6%。家禽和水产业在去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农业产业化稳定发展,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全县农业生产条件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灌溉总面积、农村用电量、施肥量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实惠加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了增长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182,349万元,同比增长34.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71,965万元,同比增长27.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6,554万元,同比增长35.98%。在规模企业中,县属企业实现产值117,172万元,同比增长47.51%,实现利润5,195万元。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主导行业高新技术化改造步伐加快,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能力日益提高,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产值6,658万元,完成增加值1291万元。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实现利润102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适度增长。投资结构明显改善,传统优势行业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成效显著。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097万元。建设与改造投资完成101,962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660万元,其他投资3,761万元,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设4,714万元。

工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其它行业。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715万元,同比下降22.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7,034万元,增长83.9%。

全县旧城改造和新建工程规模创历史新高,工程建筑总面积愈168,876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8,937万元。重点工程投资的松江河梯级电站、万良至沿江公路、仁义铁矿、林海雪源矿泉水、泉阳饮品等等进展顺利,在2005年还将有新的投资。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运输服务于经济的能力逐步增强。全县公路建设投资3.8亿元。年内改扩建公路(包括乡村公路)322.5公里,其中国、省道路路基改造75公里,地方道路247.5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32公里。村村通公路进展明显,本年新增通水泥、油路村35个,新建通村水泥、油路190.1公里。

公路运输迅速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179万人次,同比增长12.2%,客运周转量7,582万人·公里,同比提高8.2%。

邮电通信事业加速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收入完成8,039元,增长25.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336万元,增长3.6%;电信业务收入6,703万元,增长30.8%。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7万门,增加0.5万门。电话普及率达30部/百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发展迅速,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2万部,增长19.2%,互联网用户达到2421万户,增长218.1%。

六、国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汽车、家居装修、通讯器材等逐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新兴零售业发展迅速,假日消费持续升温。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543万元,增长10.6%。其中城市零售额实现58,471万元,同比增长22.5%,农村零售额实现62,072万元,同比增长8.3%,批发零售贸易业同比增长10%,餐饮业同比增长13.5%。个体私营和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取得可喜成果

全县旅游业步入正轨发展,特别是长白山西坡通车后,今年出现火爆景像,加之长白山松江河区域内的松花江飘流,白龙湾风景区和仙人桥温泉度假村的设施越来越齐全、完善,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达到4,000万元,同比增长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