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长白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5 白山市长白县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县委实施“优势启动战略”,建设“四城一县”方针指引下,加快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使全县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经济运行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62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223万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3526万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44879万元,增长31.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677元。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9.5:31.5:39调整到2006年的25.8:31.7:42.5。2006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第二产业贡献率为34.3%;第三产业贡献率为59.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愈加突出。

财政收支大幅增加,2006年财政收入在05年高起点上再创新高,超过8000万元大关,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375万元,比上年增长37.2%,增幅占全市第一,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为5224万元,增长45.7%。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713万元,增长38.2%;营业税1659万元,增长32.2%。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2569万元,比上年增长39.0%。其中,农业支出为1756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5万元,减幅3.6%;教育支出4184万元,增长17.9%;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2269万元,增长12.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880万元,增长53.8%。

劳动就业取得新进展。2006年开发城镇就业岗位2638个,其中: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235个。城镇新增就业223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05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343人。2006年全县劳务输出9126人,下岗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1022人,培训后就业685人,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318人,创业成功18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81人,比上年末下降1.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2006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9095人,比上年末下降12.3%,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为13912元/人,比上年提高11.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3987元/人,提高11.3%。

二、农业

农村经济较快发展。2006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617万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农业产值18034万元,增长14.5%;林业产值17819万元,增长11.5%;牧业产值4334万元,下降8.9%;渔业产值630万元,增长6.6%;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800万元,同比下降20%。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2006年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17366吨,比去年增产3115吨,增长21.9%,其中玉米产量9871吨,增长29.9%;水稻产量2216吨,减产180吨,减幅7.5%;大豆产量3542吨,比去年增产709吨,增长25%。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2006年末,全县人参留存面积达328公顷,北五味子发展到1.8万亩。

受市场农产品价格影响,牧业经济有所下降。牛出栏总量达13156头,比上年增长2.5%;羊出栏7581只,下降25%;生猪出栏32115头,下降7.6%;家禽出栏166千只,增长18%。畜产品产量减少。肉类总产量5122吨,比上年增长1%;禽蛋产量1092吨,下降1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明显。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0963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上年增加2户,达到18户,增长12.5%,完成增加值27793万元,增长22.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4653万元,增长43.9%;重工业增加值23139万元,增长13.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9904万元,增长28.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394万元,增长1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6094万元,增长13.7%。工业出口交货值191万元,比上年下降57.6%。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5751万元,比上年增长3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199万元,比上年增长53.7%;实现税收2088万元,比上年增长5.3%。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083万元,建筑施工面积33128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33128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100%;当年竣工面积14938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今年以来,全县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投资拉动,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224万元,比上年增长81.8%,其中,城镇完成投资109820万元,农村完成投资9404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占据投资的主体,共完成35776万元,占投资总额比重为30%。

招商引资取得进一步成效。全年引进项目87个,有66户企业在长白注册登记,引进域外到位资金44246万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34276万元,市外到位资金9204万元,国外到位资金95.75万美元,

全年共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6个,千万元以上项目34个,5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投资3亿元的苏园对朝贸易市场、投资1500万元的县宾馆改造工程、8个组团10.5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天源水泥厂、朝鲜青年铜矿合作开发等一批大项目正在进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67.9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6545.3万元,增长9.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2318.8万元,增长24.8%。从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售额22562.8万元,增长12.4%;餐饮业零售额6305.1万元,增长27.9%。

六、对外经济

边贸经济发展活跃。2006年实现海关进出口总值18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全年出口1070万美元,同比下降0.3%;进口805万美元,增长90.3%,由于进口的增长,使贸易顺差由2005年的640万美元缩小至265万美元。边贸货物进出口量112954吨,比上年增长60.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8926万元,比上年增长6.7%。截至2006年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084公里,比上年增长17.2%,其中二、三级公路达到459公里,农村公路达到625公里,农村交通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6年,全县完成货物运输总量29万吨,比上年增长7.4%。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69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全县共完成旅客运输量29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全年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19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