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抚松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是我县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全县各条战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审时度势,统筹全局,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推进创新为动力,以加快资源深度转换为突破口,与时俱进,扎实工作,支柱产业日趋强盛,优势产业健康发展,新兴产业生机蓬勃,使我县经济水平实现了新的跃升,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 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2,31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60,944万元,同上年比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93,396万元,同比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57,970万元,同比增长21.6%。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789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县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99.3%。其中:食品类97.0,衣着类96.6%,家庭设备101.5%,交通和通讯98.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101.3%,居住类104.0%。 二、 农业 大力发展生态效益特色农业,着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全县200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万元,同比增长4.0%,农作物播种面积 公顷,其中:粮豆播种面积 公顷,中药材面积 公顷(其中:人参面积 公顷,收获面积 公顷,总产量 吨),蔬菜面积 公顷,全县新发展了林蛙封沟总数达 条,放养面积 万亩,林下野山参总面积 万亩,林地经济总产值达到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9%。 全年总粮食产量50720万吨,比上年下降19.5%,农业总产值(不变价)71,097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农业产值38,166万元,林业13956万元,牧业12,789万元,渔业6,186万元。农业增加值62,541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年肉类总产值达11,019吨,其中:猪肉5,688吨,牛肉2,646吨,羊肉60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398元,比上年增长4.0%。 三、 工业、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努力优化结构,开拓市场,提高效益,使全县工业企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乡及乡以上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121,346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14,813万元,同比增长0.6%,在规模企业中,县属企业实现产值74,482万元,同比增长12.4%。 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5,377万元,同比增长27.2%,其中省营企业实现34513万元,同比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盈亏相抵后的利润为2,889万元,同比减亏4,486万元,其中:省营利润总额2,086万元,同比减亏4,719万元;县属企业盈万相抵后利润总额803万元。 建筑业扩大内需,在2002年有较快发展 全年建筑业实现产值5600万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增加值2,240万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利润总额165万元,同比增长5.8%。 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增长较快,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大,工程运行质量良好,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936万元,比上年下降1.8%。 四、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全县消费品市场物质丰富,购销两旺,商品结构和商业网点布局日趋合理。 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8,080万元,同比增长9.0%,其中:县级实现39,990万元,同比增长4.0%,农村实现58,090万元,同比增长5.0%,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86,488万元,增长2.9%;餐饮业零售额为12,501万元,增长19.1%;其他行业零售额为231万元。考虑物价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实际增长9.4%。 旅游业是我县新兴一门产业,发展较快,长白山西坡旅游点已初步形成规模。2002年,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45万人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5,800余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五、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到2002年末,全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960公里,高等公路已达到222公里,乡村公路建设正全面铺开。 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6,800辆,比上年增加600辆。其中:客运车辆886辆,比上年增加105辆;私人汽车拥有量为3,178辆,比上年增加368辆。 全县国有运输企业完成客运量62万人次,同比增长12,7%,非国有运输客运量将突破80万人次,同比提高14.2%,全县总计完成客运周转量达6,500万人公里,同比提高8.3%。 全县完成邮电通讯业务总量6,992万元,同比下降10.6%,拥有固定电话为61,144部,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21部,同比增长9.2%,在网移动电话发展到51,500个用户。 六、 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财政支出基本保证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资金需要,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2,382万元,同比增长1.5%,财政支出22,486万元,同比增长10.9%。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额达235,197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227,694万元,比上年增长3.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6,508万元,比上年减少17.7%,其中农业贷款7,421万元,比上年增加22.3%。 全县全年保费收入1,651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330万元,人身保险费321万元;财产险赔款余额568万元,人身险结付金额131万元。 七、科技发展和教育 2002年,县委、县政府继续实施科技兴县的战略方针,科技成果示范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申报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个,另有4个项目列入省、市科技发展计划,与东北师大、吉林大学、农大等科技对接项目33个,其中:农业项目19个,社会发展项目5个,基地建设项目5个,工业项目1个,软课题项目3个。 2002年末,普通中学35所,小学86所,比上年减少9所,在校中学生21424人,比上年增长7.0%;在校小学生23,723人,比上年下降10.8%。中小学教师3,659人,比上年增加2人。全年投资1,717万元,改造、维修、新建校舍17,001平方米,投资820万元外国语学校主体工程基本就绪。 八、文化、体育、卫生 2002年末,全县村村通上了电视,组织实施了有线电视电缆线路铺设和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数字化改造,实现了与国、省有线电视干线电缆对接,全县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0.7%,小品《中医风波》获省戏曲小品综合三等奖。 我县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在第十四届省运动会冬季项目比赛中,我县运动员获全能500米赛第三名,1000米第三名,总成绩获第二名。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和设备不断改善。2002年末,全县有医院、卫生院30个,床位总数2,09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64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