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长白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狠抓项目建设,大力招商引资,扩大改革开放,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发展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91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487万元,增长15.4%;第二产业增加值30404万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34023万元,增长9.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878元。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5.3:30.5:44.2调整到2005年的29.1:33.5:37.4。2005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6%;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2.0%;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8.4%。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愈加明显。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2005年财政收入首次超过6000万元,支出更趋合理,增幅大幅下降。全年财政收入实现6105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3791万元,增长18.1%。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2064万元,增长44.5%;营业税1255万元,增长5.3%。全年财政支出23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农业支出1821万元,增长103.9%;教育支出3549万元,增长33.7%;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2009万元,下降8.7%;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872万元,增长45.1%。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扩张相对较慢;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依然很大;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任重道远。 二、农业 农村经济较快发展。2005年全县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059万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15737万元,增长13%;林业产值15975万元,增长31%;牧业产值4756万元,按可比口径对比,下降32.7%;渔业产值591万元,增长15.8%;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1000万元,增长17%。 粮食生产与上年基本持平,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200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4251吨,下降1%,其中玉米产量7599吨,增长0.5%;水稻产量2396吨,增长11.2%;大豆产量2833吨,增长6.9%。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以人参、北五味子为主,其它中药材、特色作物为辅的新型种植业结构。截止到2005年末,高效特色作物面积达到作物播种面积的46%,人参留存面积290公顷,北五味子发展到1.5万亩,其它中药材发展到3775亩。 林业发展成果不断巩固。2005年完成造林面积1350公顷,比上年增长54.8%。取得连续5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26年无一般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畜牧业形势发展不容乐观。畜禽出栏全面下降。牛出栏总量达12836头,比上年下降60%;羊出栏10120只,下降3.4%;生猪出栏34739头,下降26%;家禽出栏141280只,下降17%。畜产品产量全面减少。肉类总产量4659吨,比上年下降38%;禽蛋产量1287吨,下降2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85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6061万元,增长14.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551万元,增长62.9%;重工业增加值22511万元,增长9.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1767万元,增长14.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691万元,增长8.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6125万元,下降11.3%。工业出口交货值45万元,比上年下降55%,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0.89%。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104万元,比上年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80万元,比上年下降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27.9%,比上年下降8.3%。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6.4%;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46.4%,;资产负债率为38.7%,;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5%;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6913元/人;产品销售率为83.5%。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4628万元,建筑施工面积4.53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4.53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100%;竣工面积3.4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今年以来,全县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投资拉动,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594万元,比上年增长45%,是“十五”期间增速最高的一年。其中,城镇完成投资63973万元,农村完成投资1621万元。分行业看,交通、水电依然占据投资的主体,共完成38040万元,占投资总额比重为57%。 招商引资取得进展。全年引进域外到位资金14404万元,其中省外(国内)资金4704万元。全年实际到位国外资金4225万元。 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42万元,比上年增长44.7%,商品房销售面积17699平方米,增长2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699平方米,增长22.9%。商品房销售额1942万元,增长44.8%。 全年在建和新开工50万元以上项目86个,新开工项目79个,新开工项目占当年全部在建工程的92%。二三级电站、尼粒河水库、横山水利枢纽工程等大项目如期竣工。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136万元,增长1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9864万元,增长19.5%。从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售额20073万元,增长14.5%;餐饮业零售额4927万元,增长9.9%。 六、对外经济 边贸快速发展。2005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5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出口增势迅猛,全年出口1074万美元,增长24.4%;进口434万美元,增长13.6%,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40万美元。其中,三资企业进出口大幅下跌,当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2万美元,下降93.2%。贸易进出口量70299吨,比上年增长24.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9764万元,比上年增长17.8%。截至2005年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25公里,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省级公路251公里(朝长线、沈长线),县级公路114公里。公路建设投资连续3年投资超过2亿元,主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路体系,交通状况明显改善。2005年投资3亿元,建成公路205公里,惠及6个乡镇的长白至八道沟沿江公路全线贯通,天池边防旅游公路路基工程全部完工,长松公路完成30公里油面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