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公主岭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文化事业发展健康有序。全市有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各1个,有藏书80万册;有大型剧场,电影院2个,保证节假日庆祝活动的开展及各种类型的文芝演出。文化广场、解放广场、站前广场、体育广场等都成为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丰富多彩的群众自娱自乐活动遍地开花,全年有组织的中小型文芝演出达240多场。 全市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有线电视入户达5.2万户。 卫生工作全面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已有卫生机械43个。其中医院6个,综合医院4个,卫生院31个,卫生防疫站、采供血站各1个。卫生技术人员有3189人,执业医师1151人,有医疗床位2608张。农村卫生改革深入推进,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正在普及,农民群众参与率达80%以上。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十分活跃。全市有体育人口12万人,晨练人数达8.5万人,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8.5%。 教育与科技 基础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改革逐步深化。到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434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1所,有在校学生2026人,专任教师106人;有普通中学62所,在校学生6.87万人,专任教师3664人;有小学371所,在校学生5.32万人,专任教师5201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考升学率达90%以上。 科技兴市战略得到落实。到年末,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0.8万人,常年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有1.2万人。在注重科技人才培养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成果。努力提升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水平。以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全年引进、推广科技成果9项,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并在农产品加工和现代农业科技上有新的突破。 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048484人,比上年增加8075人。全年出生人口11093人,出生率为9.7‰,死亡人口4176人,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全市非农业人口为333997人,女性人口为518030人,总户数为312046户。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110元,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为2764元,分别增长3.2%和4.7%。城镇居民思格尔系数为33.4%,农村为41.6%,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2和1.6个百分点。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2.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3.2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2和1.5平方米。 全年有在岗职工5.4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52.9万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791元,比上年增长13.4%。 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覆盖范围扩大。全市养老参保人数为50124人,比上年增加1907人。其中参保职工为42167人,离退休人员为17957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为36142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为33278人。 社会福利事业越办越好。全市有社区服务设施38个,各类福利事业企业6家,福利事业单位34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1670张。 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注重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贴近百姓生活。2005年,城市建设完成投资额7076万元,比上年增长8%,市区铺装道路面积为182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78公里。市区供水能力为6.8万立方米/日。供水人口为18.1万人。液化气供气总量为1389吨,天燃气供气总量为780万立方米,用气人口为11.7万人。 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全市生态环境明显趋好。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34万吨,比上年下降了13%。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7%,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烟尘排放达标率为88%,提高了12个百分点。市内烟尘控制面积为14.5平方公里,环境噪场达标面积为14平方公里,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绿化覆盖面积为50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7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07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