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公主岭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3-05 四平市公主岭市统计局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实施投资拉动战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社会和谐、稳定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提高,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十五”预定的目标得以圆满实现。

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0051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为498249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为234945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685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43.3%和16%。经济结构有所改善。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52.6:18:29.4调整到47.9:22.6:29.5。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9%、46.4%和27.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上年的8447元提高到9958元,增长16.7%;工农业总产值达130398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16.2%;一般预算内全口径财政收入达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943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339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和6.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91158万元,比上年增长35.8%。

农业

由于始终把加快农业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不断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全市实现农业产值806374万元,比上年增长7.2%。

粮食连年丰产。当年,在播种面积减少5千公顷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仍达44.4亿斤,比上年增加4亿斤,增长10%。并且,优质、绿色的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数量也普遍增加。

牧业仍处于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地位。全年实现牧业产值450290万元,比上年增长8.2%,并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55%。全年生猪发展到308万头,年发展到29.9万头,禽发展到6015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1.7%、10.2%和12.3%;肉类总产量达41万吨,比上年增长7.9%;禽蛋产量13.8万吨,比上年增长9%;奶类产量0.8万吨,比上年增长5.5%。

造林绿化步伐加快,林业开发与资源保护同步进行,生产形势好于历年。当年造林1450公顷,植树2000万株,成林抚育980公顷,育种育苗20公顷。全年完成林业产值2487万元,比上年增长32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到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7.6万千瓦时。拖拉机及配套机械达2411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1480台;农业种植机械达12120部;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15692台;农用水泵达15872台;农业运输机械达4002辆。

以农田水利建设和灌溉工程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年新打抗旱井4102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4400公顷。

农业投入相对增多。全年化肥施用量19万吨,地膜用量1511吨,农田用量8364万千瓦时。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全年实现工业产值49.7亿元,增加值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2%和42.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41亿元,增加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和43.1%。又:采掘业完成产值6058万元及增加值2923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和19.3%。制造业完成产值471179万元及增加值185284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和4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产值3380万元及增加值1713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和43.7%。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实现工业产品产销率98.2%,实现利税1.8亿元。当年效益综合指数为160%。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5万/人。

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2.8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建筑工程完成9.5亿元,安装工程完成1.3亿元,其他为2亿元。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46.3,并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19%。

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继续实施投资拉动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规模总量的大幅提升。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2.6%,从而使“十五”时期累计投资达57亿元,五年间均增率为20.9%。按经济类型分,民营经济完成17.7亿元,占了相当的比重;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完成工业投资14.4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亿元,比上年增长6%。商品房销售面积1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

交通和邮电

2005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快速攀升。

截止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076公里,比上年增加28公里。全市公路密度达32%,晴雨通车里程为98.6%,民用汽车拥有量为5218辆。全年客动量为986万人,货运量为124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6%;客运周转量为27124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为5842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7%。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2.38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邮政业务量为3421万元,增长10.6%。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已发展到17.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29.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为2.2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7%、20.4%和12.1%。全市乡、镇、村通电话率达100%,电话村已达245个。

商业

受通讯、住房、汽车等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消费品市场十分活跃,全年实现商品零售额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分城乡看,实现市的零售额21.5亿元,农村的零售额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2%和18.9%;从规模上看,限额以上企业完成6亿元,限额以下及个体完成26.8亿元,分别增长26%和15.7%;从行业上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32.8亿元,餐饮业完成2.6亿元,分别增长16.2%和14.8%。

财政、金融和保险

经济税源较好,财政收入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3.8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财政预算内支出7.3亿元,其中,科学事业费支出48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1.5亿元。

金融市场服务水平提高,动能不断完善。到年末,全市金融机械各项存款余额达6.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9亿元。

保险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全年保费收入1.2亿元,承保额为72.9亿元,已决赔款0.6亿元。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0.83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0.37亿元,已决赔款分别为0.34亿元和0.26亿元。

文化、卫生和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