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永吉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5 吉林市永吉县统计局

五、商业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2005年,全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6091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6868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9223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7655万元,比上年增长17.7%;餐饮业零售额17482万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他行业零售额954万元,比上年下降9.7%。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42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1%,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1724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2%。

邮电业形势低迷。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898万元,比上年下降2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24万元,比上年增长18.%;电信业务总量2574万元,比上年下降35.8%。年末全县本地电话用户83135户,比上年增长5.3%。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3523户,比上年增长4.0%;乡村电话用户49612户,增长6.1%。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3688门,总容量达到98892门,同比增长3.9%。电话普及率达到21部/百人。

七、财政和税收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5年,全县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5204万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6.7%;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37372万元,比上年增长50.6%。其中农业支出比上年增长118.8%,基本建设支出比上年增长52.9%,医疗卫生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9.1%,城市维护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6.6%,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0.5%,行政管理费支出比上年增长30.7%,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长14.1%。

税收增长较快。2005年,国税系统组织收入7335万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4.7倍;地税系统组织收入6613万元(剔除农业税收入),增长96.7%。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形势保持平稳。200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可比口径存款余额24034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9.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144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95.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517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5.0%。年末金融机构可比口径贷款余额18205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7.9%。

保险事业稳步增长。2005年,全县实现保费收入3617万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财产险收入1001元,比上年下降19.3%;寿险收入2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036万元,比上年减少37.7%。其中,财产险赔付663万元,比上年增长1.5%;寿险赔付373万元,比上年减少63.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2005年,全县普通高中学校在校学生9122人,比上年增长8.8%;初中在校学生18204人,比上年下降11.2%;小学在校学生20701人,比上年下降10.3%,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076人,比上年增长19.4%;特殊教育在校学生数87人,比上年减少1人。

积极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开展科技之冬、科技之春和科普周的科技宣传活动。共举办科普大集14场次,参加人数10万人次,下发各类科技资料15万份;认真抓好十大科普基地建设的完善和提高工作,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8项,新技术推广15项。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级各类农技协组织59个,发展会员3000余人。截止目前,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8项,其中:科技发展计划项目4项,科普项目4项。项目总资金100万元,科技项目现已落地3个,到位资金15万元。

十、文体、广播电视和卫生

文化产业纵深发展。2005年,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 1个,文化艺术馆1个,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达到53889册,文物藏品431件。

县委、县政府着力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建立县级网络文化市场监管系统,创建以学校、图书馆、社区为重点的“阳光”网吧;成功举办永吉县第三届全民运动会;全年共开展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40余次,极大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

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稳步推进。新增有线电视用户7000户,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和99%。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和医疗市场整顿取得新的进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较大加强。2005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室)20个,病床位95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04人,比上年增长1.7%。其中,执业医师358人,比上年下降4.0%;执业助理医师57人,比上年下降5.0%;注册护士312人,比上年增长3.3%。全县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2个。

十一、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生态县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县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高。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 2005年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可控制在0.13mg/M3以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3微克,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接近国家二级标准;在水环境质量方面:主要河流库区断面水质基本达到规定的功能类别,环境质量指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地面水水质达标率100%;在声环境方面: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各噪声功能区均达到相应的标准,且略有所下降。

生态农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永吉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已经省政府批准;生态示范区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待省环保局组织专家论证并批准实施;有机稻米基地已完成转换期认证1000公顷,万公顷绿色稻米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取得进展,岔路河镇已被省环保局列为全省“十个”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试点镇之一,也是吉林地区唯一被列为全省环境优美乡镇试点镇。

十二、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再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392624人,比上年减少1414人,同比下降0.4%。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00889人,比上年减少932人,同比下降0.3%;非农业人口91735人,减少482人,比上年下降0.5%。全年全县出生人口2816人,人口出生率7.17‰,死亡人口2137人,死亡率5.44‰。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1.73‰。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

劳动就业规模扩大,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5年末,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81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3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7% ,比市下达的控制指标低1.33个百分点。

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达到16810人,比上年增长3.9%;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达到6966人,比上年增长5.9%;月人均养老金达到557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2763人,缴费总额582.3万元。全县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数为16875人,比上年增加13.2%。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降为102人,减少698人。已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1538人,比上年下降19.8%,农村低保对象9924人。比上年增长65%。以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