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永吉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5 吉林市永吉县统计局

2004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项目建设攻坚年”确定的任务目标,齐心协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永吉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水平。据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8088万元,按现行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060万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9811万元,同比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121217万元,同比增长23.7%。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042元,同比增长17.6%。

财政收支

加大财政收入力度,加强财政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2004年,全县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12009万元,同比增长16.1%;全年一般预算支出为24810万元,同比增长27.1%。

结构调整

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新变化。在全县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0.9:44.1:35.0调整为2004年的22.4:42.9:34.7。

国企改革

2004年,全县积极推进县属企业改革,坚持企业主导、政府推动、职工参与的原则,国企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全县70余户县属国有企业中已有50户进入操作程序或制定方案等改制前期工作阶段,截止到2004年底,全县完成了10户国有企业的改制,涉及职工1124人。

开发区建设

永吉经济开发区对全县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04年,全区完成工业产值81983万元,占全县21.9%。工业企业达到59户,当年新增11户,食品、汽车部件、医药、化工等四大优势产业地位日渐凸显 。钼矿、绰丰二户企业缴税额占全县规模工业税收的35.0%。新亚强、金派、天三齐等规模较大的在建、扩建项目也将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支撑。

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发区按照国际绿色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方向和标准,加快基地建设,打造品牌优势,积极打造规模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进了绿特型农业经济发展。全区共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26个,新生成企业16户。其中,九牛乳业养殖园区奶牛存栏已达到2500头,新引进的华正公司PIC千头父母代种猪岔路河基地已经建设完工。

农业

全县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一免三补”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620万元,同比增长17.3%。

2004年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五”以来的新高。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56394公顷,比上年增加418公顷,同比增长0.75%。其中:玉米面积31426公顷,同比下降2.7%;大豆面积5756公顷,增加1564公顷,同比增长37.3%;水稻面积15252公顷,增加2179公顷,同比增长16.67%。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97509吨,同比增长24.0%。全年实现农业(种植业)产值80430万元,同比增长21.5%。

全年实现牧业产值41494万元,同比增长13.7%。猪牛羊肉产量达到41172吨,同比增长21.5%;牛奶产量6560吨,比上年增长268.5%。

全年实现渔业产值2616万元,同比增长7.4%,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650吨,同比增长18.5%。

全年实现林业产值3987万元,同比下降27.8%。当年完成造林面积611公顷,同比下降49.4%;迹地更新面积(包括低产林改造)325公顷,同比下降0.6%。

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3.6万千瓦,同比增长11.5%,以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综合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工业

2004年,工业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支柱和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工业经济总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总产值374872万元,同比增长35.5%,其中: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88744万元,比上年增长115.5%。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26180万元,同比增长17.6%;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1584万元,同比增长59.2%;实缴税金3511万元,同比增长43.5%;实现利润22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90万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28.41%,比上年提升45.4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全年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631640万元,同比增长2.1%;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232945万元,同比增长22.5%;民营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550万元,同比增长111.2%。

交通运输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快速。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32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45.3%,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1655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0.8%。

邮电通信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125万元,同比增长10.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18万元,同比增长14.1%;电信业务总量4007万元,同比增长9.2%。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19912门,总容量达到95204门,同比增长26.4%。新增固定电话用户3508户,年末达到78982户,同比增长4.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2232户,乡村电话用户46750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0部/百人。

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加大招商引资和投资力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投资总额200209万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2526万元,同比增长8.2%;更新改造投资41175万元,同比下降10.7%;房地产开发投资500万元,同比下降28.6%;其它投资56008万元,同比增长107.8%。

商业

商贸流通活跃,消费需求继续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440万元,同比增长11.1%,分城乡看,县以上零售额11408万元,同比增长43.0%;县及县以下零售额87040万元,同比增长8.0%。分行业看,全年餐饮业零售额14449万元,同比增长26.2%;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1747万元,同比下降11.8%;其它行业零售额1056万元,同比下降9.6%。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信贷资金来源稳步增长,各项贷款有所减少。 2004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6626万元,比年初增加6450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4926万元,比年初增加5422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90601万元;比年初减少41857万元。全年银行累计现金总收入887563万元;累计现金总支出926977万元,现金净投放量39414万元。

保险事业发展平缓。全年保费收入3605万元,同比增长8.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41万元,同比增长6.3%;人身保险费收入2364万元,同比上升9.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663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653万元;寿险业务赔款及给付837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7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