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永吉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5 吉林市永吉县统计局

2003年,是永吉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按照“坚定一个目标、抓好两个营造、搞好三个建设”的发展思路,以“学做创活动年”为统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扩大社会需求,全县经济呈现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为我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地区经济

经济总量

永吉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07213万元,按现行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089万元,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35159万元,同比下降5.4%;第三产业增加值97965万元,同比增长7.5%。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36元,同比增长4.6%。

财政收支

加强财政监督,强化收入征管,推进财政改革,落实各项增收节支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2003年,全县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10480万元,同比增长13.4%;全年一般预算支出为19517万元,同比增长13.5%。

结构调整

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全县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3.2:39.3:37.5调整为2003年的20.9:44.1:35.0。

开发区建设

以两个开发区为主体的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永吉经济开发区当年新引进16个工业项目,其中绰丰柳机内燃机、江滨食品和金派食品等一批规模工业企业的引进,提升了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层次。2003年完成GDP4.90亿元(不含口前镇),占全县比重达到23.7%。工业总产值实现7.2亿元,同比增长31%。工业企业在全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确立。

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发区高水平搭建了绿色产业平台,被省政府确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农副产品加工区,成为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的龙头。区内绿色稻米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形成的米业加工集群优势。新引进的九牛乳业奶牛示范园区建设基本完工,奶牛饲养能力达到2000头。新建56栋海城模式日光温室,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农业

全县坚持“调整、创新、放活、增收”的基本思路,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003年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55976公顷,比上年增加1026公顷,同比增长1.9%。其中:玉米面积32299公顷,同比增长7.8%;大豆面积5756公顷,增加1564公顷,同比增长37.3%;水稻面积13073公顷,减少1833公顷,同比下降12.2%;全年粮食总产量32.1万吨,同比下降0.5%。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9671万元,同比增长4.6%。

2003年实现牧业产值36486万元,同比增长0.8%。猪牛羊肉产量达到33888吨,同比增长4.2%;牛奶产量1780吨,比上年增长近年7倍。

全年渔业完成产值2436万元,同比增长76.6%,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237吨,同比增长1.7%。

林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开发与资源保护全面推进。全年林业产值完成3987万元,同比增长169.4%。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208公顷,同比增长65.9%;迹地更新面积(包括低产林改造)327公顷。

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2.2万千瓦,同比下降4.7%,以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综合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工业

2003年,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工业经济总体水平得到提高。全年实现总产值363442万元,同比增长24.9%,其中: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46757万元,比上年增长50.7%;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04554万元,同比增长24.9%;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3956万元,同比增长29.6%。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全年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618348万元,同比增长17.7%,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90185万元,同比增长35.7%;民营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734万元,同比下降37.2%。

交通运输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28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1%,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1370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4.3%。

邮电通信业发展快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650万元,同比增长9.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80万元,同比增长21.9%;电信业务总量3670万元,同比增长6.1%。年末全县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5292门;电话用户数达到75474户。

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加大招商引资和投资力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投资总额168498万元,同比增长67.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4748万元,同比增长46.5%;更新改造投资46100万元,同比增长102.6%;房地产开发投资700万元,同比增长40.0%;其它投资26950万元,同比增长114.7%;其中:私人个体投资8210万元,同比增长8.2%。

商业

商贸流通活跃,市场消费需求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604万元,同比增长10.4%,分城乡看,县以上零售额7979万元,同比下降9.2%;县及县以下零售额80625万元,同比增长12.8%。分行业看,全年餐饮业零售额11452万元,同比增长56.3%;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4015万元,同比增长66.8%;其它行业零售额1168万元,同比下降88.9%(因火化厂出售、供电公司划分到工业行业,均不计算零售额)。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9834万元,同比下降7.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4%。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2003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2123万元,比年初增加42671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0701万元,比年初增加2428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32458万元;比年初增加10816万元。全年银行累计现金总收入746003万元;累计现金总支出796288万元,现金投放量50285万元。

保险事业发展平缓。全年保费收入3323万元,同比下降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67万元,同比增长16.0%;人身保险费收入2156万元,同比下降11.7%。

二、社会发展

科技

继续加大科技宣传和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群众科技知识意识明显增强。2003年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2350万元,同比增长17.5 %;建立科普基地、科技示范园区10个;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0项,实现增加值2980万元。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全年共组织各类科普讲座102场次,培训人数1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