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红山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赤峰市红山区统计局 2009年2月 20 日 2008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9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增加值62.17亿元,增长25.1%;第三产业增加值52.40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继续发生改变,一、二、三产比重为3:53:44,第二产业比重突破50%,已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市场物价呈增长态势。全年市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8,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7,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其中,非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0.2%;服务项目类价格指数上涨1.0%;消费品类价格指数上涨6.9%。 劳动就业增加较多。年末全区从业人员277193人。其中:各单位从业人员135730人;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90765人;农村从业人员50698人。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2.94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99亿元,同比增长25.2%。地方财政支出完成7.76亿元,同比增长26.6%。 二、农业 农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完成19.4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6.45万亩,蔬菜1.88万亩。粮食总产量5.12万吨,蔬菜总产量达到12.01万吨。全年设施农业投入资金3594万元,引进并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2个。实施重点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共3项,2008年度完成投资550万元。我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53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家,规模以上流通企业22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覆盖红山区、辐射全市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 六月末家畜存栏9.64万头(只口),其中大牲畜4.57万头(只),小牲畜3.06万头(只),生猪2.01万口。 十二月末家畜存栏7.70万头(只口),其中大牲畜2.60万头(只),小牲畜3.69万头(只),生猪1.41万口。 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791亩,育苗面积700亩 ,年产苗量234万株。 全年完成机械播种面积6.3万亩,机械深施化肥完成2.3万亩。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71998万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85898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4.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26.07,同比提高22.71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7.0%,资本保值增值率96.8%,资产负债率69.3%,流动资金周转率4.0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2%,全员劳动生产率219523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9.9%。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9668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全区有三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34家,完成施工产值24.6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5567万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城镇完成投资435067万元,同比增长31.1%;农村完成投资7500万元,同比增长10.0%;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53000万元,同比增长12.0%。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1.1亿元。 全年施工房屋面积96.5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79.30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7.31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44.5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38.07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3.43万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发展平稳,运输承运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区共有公路183.7公里,其中,国道10.9公里,省级公路16.8公里,县公路32公里,乡镇公路124公里。全年累计完成公路货运量488万吨,货运周转量64493万吨公里;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37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0491万人公里。 六、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销售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200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6660万元,增长25.0%。其中,批零业实现314375万元,同比增长25.0%;餐饮业实现91843万元,同比增长25.2%。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变化,人们的消费由吃穿为主向营养、交通通讯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方面转移,家用电脑、购房等在城市家庭的消费逐步增多,大屏幕彩电等高档消费品逐步进入消费条件好和收入高的农村家庭,成为消费的主要增长点。2008年我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家,实现成交额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 七、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全年实施了赤锡路和桥北大街改造工程、卫星路南段改造建设工程、长青公园改造工程等15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总投资10220万元。完成了6条街路的拓宽改造,治理小街小巷15条。全年社会绿化共完成植树2976株,新建绿地9050平方米,盆花摆放27062盆。 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重点加强了污染物减排工作。对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共发放许可证32家。全年二氧化硫绝对减排36.9吨。全年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126家,其中餐饮业102家,洗浴业4家,小型加工业11家,居民服务业5家,其它4家,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100%。完成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八、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2008年红山区科技项目库共储备科技项目11项。向自治区和市科技局推荐科技项目4项,其中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奖励奖金项目1项,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社会发展项目2项。认真参加了农博会,并承办了农博会在红山区的巡展活动。继续举办科技周活动,科技周期间宣传对象达2万余人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30余场,培训1.2万余人次,展示各类科技成果100项,发放各类科技宣传资料12万余册,义务科技咨询2000人次,义诊义询500次。 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05所,其中,小学39所,初中11所,普通高中9所,职业高中4所,学前教育40所,特殊教育2所。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68363人,其中:小学27214人,初中13522人,普通高中17445人;职业高中3338人。学前教育在校(园)生数6445人,特殊教育399人。有专任教师491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