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红山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赤峰市红山区统计局 2008年2月 20 日 2007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增长态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4.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5.22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45.63亿元,增长20.1%。三次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第二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市场物价呈增长态势。全年市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2,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2,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其中,非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0.4%;服务项目类价格指数上涨0.9%;消费品类价格指数上涨6.3%。 劳动就业增加较多。年末全区从业人员171766人。其中:各单位从业人员79193人;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42020人;农村从业人员50553人。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0.55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8亿元,同比增长18.7%,财政支出完成6.13亿元,同比增长25.2%。 二、农业 农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完成18.3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5.66万亩,蔬菜1.82万亩。全年播种的优质玉米、油料、豆类种植面积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蔬菜、花卉、瓜类种植面积1.94万亩,比2006年增加400亩。2007年新建重点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19个,总投资96220万元。我区现有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4家,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辐射周边旗县区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 六月末家畜存栏8.33万头(只口),其中大牲畜3.78万头(只),小牲畜3.02万头(只),生猪1.53万口。 十二月末家畜存栏8万头(只口),其中大牲畜2.89万头(只),小牲畜3.38万头(只),生猪1.73万口。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作业面积16809亩,育苗面积700亩 ,年产苗量234万株。 全年完成机耕面积11.46万亩,机播面积5.24万亩。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15133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40433万元,比上年增长22.1%,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2.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99.69,同比提高5.47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1.3%,资本保值增值率131.9%,资产负债率67.0%,流动资金周转率3.4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0%,全员劳动生产率158824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8.73%。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022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全区有三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34家,完成施工产值22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4848万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城镇完成投资331885万元,同比增长31.7%;农村完成投资6761万元,同比增长90.5%;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36202万元,同比增长67.0%。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4.9亿元。 全年施工房屋面积94.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83.8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6.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6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5.9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3.8万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发展平稳,运输承运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区共有公路183.7公里,其中,国道10.9公里,省级公路16.8公里,县公路32公里,乡镇公路124公里。全年累计完成公路货运量444万吨,货运周转量58630万吨公里;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36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9312万人公里。 六、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销售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6236万元,增长19.7%。其中,批零业实现394306万元,同比增长19.3%;餐饮业实现73357万元,同比增长21.3%。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继续发展,大型商品交易市场辐射层面广,在连接产需、沟通信息、深购远销、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商品交易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我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家,实现成交额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 七、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完成了钢铁西街、站前东街等5条街路的拓宽改造,治理小街小巷22条。完成了红山广场建设、万商大院改造等工程。全年进行十六项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1.5万平方米,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达到8.7平方米和26.43%,分别增长0.7平方米和0.51%。 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重点加强了对餐饮、洗浴、加工等第三产业的环境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做好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工作,共审批项目67家,其中餐饮28家,洗浴5家,旅馆7家,小型加工企业27家,并全部办理了“环评”手续,“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八、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2007年推荐12项科技成果进行申报科技进步奖,其中申报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积极引进新品种,狠抓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户建设,全年引进新品种19个,新技术7项,新培育科普示范户15户。截止2007年末,全区共有种植业示范户156户,养殖业示范户60户,全区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8604亩,增收450万元。 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22所(全地区),其中,小学49所,初中13所,普通高中10所,职业高中3所,学前教育45所,特殊教育2所。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66720人,其中:小学25893人,初中13234人,普通高中18782人;职业高中2722人。学前教育在校(园)生数5720人。有专任教师502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35万余册。基层文化站2个。群众文化活动以“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及“两个文明现场会”为重点,全年共举办大型文艺活动20余次,丰富了群众生活。 针对农村卫生薄弱环节,2007年重点加强农村卫生体系建设。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10个,床位641张,卫生技术人员84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