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红山区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赤峰市红山区统计局

1998年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两个大力发展,一个大力加强”的发展思路,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7788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9732万元,增长7%;第二产业33056万元,增长9.3%;第三产业55000万元,增长12.9%。

一、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菜蓝子工程”再上新台阶。粮豆播种面积29100亩,蔬菜播种面积31800亩。

全年人工造从合格面积3515亩,育苗面积400亩。

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9万千瓦,增长9.8%。机耕面积3.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2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306吨,农村用电量1234万千瓦时。

二、工业、交通运输

全区工业总产值(不变价)87940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经工业产值47587万元,重工业产值40353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和16.2%,全部工业增加值27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9%。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86.1%,比上年同期增长7.6个百分点(新口径)。其中总资产贡献率9.2%,资本保值增值率123.4%,资产负债率70.8%,流动资金周转率1.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6%,劳动生产率15008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6.2%。

全区共有公路里程104.7公里,其中干线公路27.5公里,县公路27.2公里,乡镇公路50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132.5万吨,货运周转量13941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92.3万人,客运周转量8027万人公里。

三、商业、物价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09万元,比上增长11.1%。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2335万元,增长9.2%;集体经济33193万元,增长10.7%;其它经济类型47981万元,比上年增长11.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37104万元,增长9.7%;餐饮业6855万元,增长9.4%;制造业3014万元,增长9.9%;其它行业36536万元,增长12.7%。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集市贸易成效额27840万元,比上年增长3.7%。

1998年红山地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8.4%,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9.1%,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0546万元,比上年增收1013万元,增长1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80万元,比上年增收797万元,增长11.6%。财政支出完成11314万元,比上年增支1344万元,增长13.5%。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92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国有单位投资5037万元,比上年增长75.5%;集体单位投资1448万元,比上年增长3.4%。在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4514万元,比上年增长54.6%;房地产开发投资4178万元,比上年增长29%。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个。全年施工房屋面积1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7.2%,其中住宅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8.4%。竣工房屋面积7.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18%。

六、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如期完成市级重点工程项目4项,铺装沥青混凝土路面76057平方米,铺设、输通排水管道2524米。完成区政府承诺为市民办的5件实事。其中,治理城区小巷10条、1800延长米、8030平方米。

年内城区植树2.6万株,新建绿地6.4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30.4%,绿地率27%,人均公共绿地3.9平方米。

完成红庙子中心街600平方米广场和2800米人行道硬化工程,东西旱河和赤峰砖厂东西沟流域清淤工程,红庙子镇和城郊乡新地村、桥北镇哈达和硕村村镇规划和农村住宅小区的规划及调整工作。

环境保护。我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6个,“三同时”执行率、“十五小”关停取缔率都达到100%,已建成二个生态示范乡、八个生态示范村。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1998年,全区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53项,并已全部完成。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申请国家专利10项,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0项,科技攻关项目9项。结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49场次,培训人员1.1万人次。

教育事业。全区有区属中、小学50所,其中小学37所,初中5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中学5所。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37633人,其中小学21960人,初中10041人,普通高中2363人,职业高中3269人。学前教育在校(园)生总数4492人。全区有专任教师2643人。全年有913名毕业生考入大中专院校。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全区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3000余万册。区乡共有文化馆4个,组织文艺活动、文化训练班及举办展览共165次,基层文化俱乐部10个,图书室20个,群众业余演出团6个。有区乡镇广播站4个,调频广播覆盖率100%。有电视台1个,电视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9个,床位563张,卫生技术人员869人,其中获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203人。

体育事业。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开展,全区有8个单位被评为自治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有业余体育辅导站53个。中小学体育达标率93.8%。年内组团参加国家、自治区、市级各种体育竞赛16次,获得56个第一,筹集资金21万元,为全民健身路径配套80余件健身活动器材。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红山区总人口286955人,比上年增加97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6934人。总户数96344户,比上年增加4907户。人口出生率12‰,比上年下降2.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7.8‰。

年内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3元,比上年增加173元,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比上年增加305元,增长13.2%。

全区共有在岗职工13212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8343人,集体单位职工3359人,其它经济类型单位职工1510人。全年职工工资总额7170万元,其中,国有单位工资总额5298万元,集体单位工资总额1169万元,其它经济类型单位703万元,全区职工平均工资为5427元,比上年增长8.8%。

(注:国内生产总值各项指标增长率以不变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