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红山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赤峰市红山区统计局 2007年2月9日 2006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增长态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达到70.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30.63亿元,增长27.7%;第三产业增加值37.19亿元,增长20.9%。三次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二、三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全年市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1.6,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8,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其中,居住类上涨4.5%、食品类上涨3.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3%、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1%、衣着类下降0.7%。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8.36亿元,增长3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27亿元,同比增长34.4%,财政支出4.89亿元,同比增长47.1%。 二、农业 农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完成20.4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7.85万亩,蔬菜1.79万亩。全年播种的优质玉米、油料、豆类种植面积均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蔬菜、花卉、瓜类种植面积1.9万亩,比2005年增加5000亩。全区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在建项目2个,已完成投资2240万元。我区现有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8家,其中自治区级3家;市级7家,本区重点发展58家,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辐射周边旗县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 六月末家畜存栏6.65万头(只口),其中大牲畜2.75万头(只),小牲畜2.46万头(只),生猪1.43万口。 全年完成更新造林面积2000亩,育苗面积700亩,义务植树30万株,四旁植树6万株。完成播前汇地面积7万亩。 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5889万千瓦,机耕面积8.85万亩,机播面积3.48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76914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4058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7.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23.13,同比提高33.8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4.3%,资本保值增值率117.9%,资产负债率63.6%,流动资金周转率3.0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6.21%,全员劳动生产率169447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8.0%。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433万元。全区三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29家,完成施工产值9.8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7210万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城镇完成投资252093万元,同比增长80%;农村完成投资3550万元,同比下降57%;房地产业完成投资81567万元,同比增长12%。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6.2亿元。 全年施工房屋面积9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5.5%。其中住宅8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8%;商业营业用房11.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6%。竣工房屋面积75.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0.6%。其中住宅面积6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0.1%;商业营业用房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倍。 五、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发展平稳,运输承运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区共有公路183.7公里,其中,国道10.9公里,省级公路16.8公里,县公路32公里,乡镇公路124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498万吨,货运周转量48808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34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2296万人公里。 六、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销售稳定增长,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2006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7939万元,增长17.8%。其中,批零业实现330494万元,同比增长15.4%;餐饮业实现60476万元,同比增长33.4%。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继续发展,大型商品交易市场辐射层面广,在连接产需、沟通信息、深购远销、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商品交易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我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家,实现成交额29.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9%。 七、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了昭乌达路、东城大街等9条街路的拓宽改造,治理小街小巷25条。对哈达街、昭乌达路和新华路等主要街路实施了整体亮化美化,全年新增绿地面积2.8万平方米,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达到8平方米和25.92%,分别增长0.2平方米和0.5%。 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成绩。根据红山区特点,重点做好餐饮、洗浴等第三产业的环境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做好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工作,共审批项目72家,“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100%。 八、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有3项科技项目被国家科技部立项。有1项科技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全年申请国家专利23项,授权14项。维信羊剪绒制品有限公司已晋升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全区已有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4家,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9家。 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19所(全地区),其中,小学49所,初中10所,普通高中11所,职业高中2所,学前教育45所,特殊教育2所。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68328人,其中小学25831人,初中13476人,普通高中19290人,职业高中3345人。学前教育在校(园)生数5950人。有专任教师497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34万余册。基层文化站13个。群众文化活动以“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为重点,全年共举办大型广场文艺演出10次,校园文化活动7次,企业文化活动1次,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文艺演出16次,配合其他部门开展活动6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9个,床位640张,卫生技术人员928人。 以纪念《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十周年为契机,以“全民健身节(月)活动”为抓手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活动积极蓬勃发展。年内组织参加各种体育竞赛,成绩优秀。自治区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中,篮球队获第一名;向大中专院校输送6名队员。武术队获五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两个第三名,参加自治区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得一个第一名,参加自治区青少年武术比赛获得三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参加自治区青少年跆拳道比赛获得三个第一名,三个第二名。乒乓球队代表赤峰市参加自治区第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取得男子乙组团体第一名,参加赤峰市青少年比赛获得团体第二名。足球队在自治区中学生足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参加赤峰市足球赛获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