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红山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赤峰市红山区统计局

2004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强区富民”这一主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9889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6841万元,比上年增长37.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1868万元,比上年增长39.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41180万元,比上年增长24.3%。

市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3.1,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5,比上年上升3.5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年末全区从业人员75389人,比上年增加450人。其中,在岗职工10501人;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38611人;农村从业人员26277人。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收入34156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931万元,比上年增长33.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9060万元,比上年增长20.6%。

二、农业

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改扩建养殖小区1000亩,新建日光温室1018亩。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合格面积3400亩,育苗面积700亩,义务植树40万株,四旁植树6万株。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1万亩。

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5343千瓦,机耕面积3.19万亩,机播面积3.07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956吨,农村用电量1433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4277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836万元,同比增长60.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5441万元,同比增长3.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89.36。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2.14%,资本保值增值率248.71%,资产负债率58.63%,流动资金周转率2.7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75%,劳动生产率104171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9.3%。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530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全区四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4家,完成施工产值3.6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增长。全年城镇以上(不包括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947万元,比上年增长75.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8733万元,比上年增长48.2%;房地产开发投资31221万元,比上年增长104.2%。更新改造完成投资9588万元,比上年增长268.7%。

全年施工房屋面积3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7.4%。其中住宅2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6.7%;商业营业用房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8.3%。竣工房屋面积8.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3%。其中住宅面积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4%;商业营业用房0.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5.0%。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6亿元。

五、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发展平稳。全区共有公路112公里,其中,国道11公里,省级公路22公里,县公路27公里,乡镇公路52公里,综合好路率为82.7%。全年公路货运量351.4万吨,货运周转量16767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4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3003.9万人公里。完成了城郊乡东郊村红旗路1.26公里油路改建工程和红山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三期道路工程3.5公里的道路铺设任务。

六、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076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62422万元,比上年增长24.4%;餐饮业18061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其它行业22593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年内实施市场改扩建项目5个,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全区现有亿元市场5个,全年总成交额119074万元。汽车、电子通讯器材销售迅猛增长,餐饮业发展较快。知名商业企业陆续进驻我区零售业市场。

七、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了文化广场扩建工程,共扩建广场面积1.8万平方米。完成步行街亮化工程。维修道路24594.42平方米。共治理小街、小巷32条,治理总面积84530平方米。继续深入开展"绿化行动"专项工程,城区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大力改善城区环境质量,开展了居民住宅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继续搞好餐饮业油烟净化治理工作,对城区超标排放锅炉及烧烤业污染问题进行认真治理,进一步改善了城区环境质量。开展了“清查放射源,让老百姓放心”专项行动,加大了对水源地的环境监察力度,努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八、科技、教育

科技成果成效显著。全年完成科技成果13项,其中4个项目达到了自治区领先水平。有4项科技成果获得赤峰市科技进步奖。全年申请国家专利21项,授权18项。有1家企业被自治区科技厅命名为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有4家企业被认定为赤峰市级民营科技企业。

有各类学校95所(全地区),其中,小学33所,初中8所,普通高中14所,职业高中2所,幼儿园36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总数61889人,其中小学23090人,初中12980人,普通高中16688人,职业高中2432人,学前教育在校(园)生数6454人,特殊教育245人。有专任教师4639人。2004年红山地区高考报名人数为4992人,院校录取人数为3978人。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35万余册。基层文化站12个,乡镇文化中心3个,群众业余文艺团队2个。全年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约20余万人次参加。

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9个,床位599张,卫生技术人员864人。

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掀起全民健身月活动,并获全国全民健身周先进单位。以社会体育为切入点,抓好假日体育、广场体育、公园体育,同时社区体育健身活动也蓬勃开展。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95%。年内承办和组织各类比赛30多项,全年参加比赛、表演、及学习班的人数累计近2万人次。武术队获内蒙古自治区武术比赛团体第一名;篮球队获全市青少年篮球赛第二名;乒乓球队获赤峰市青少年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一名;向外输送足球人才3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