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红山区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赤峰市红山区统计局

赤峰市红山区统计局

(1997年1月31日)

1996年,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红山区第四次党代会和四届二次全委会确定的目标,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全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实现“九五”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502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8211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26656万元,增长33.3%;第三产业36635万元,增长34.1%。

一、农业

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年农业总产值(不变价)8250万元,比上年增长5.7%。粮豆播种面积32001亩,比上年减少1252亩。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080亩,育苗面积449亩。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全区耕地面积4.32万亩,机耕面积4.0万亩,机播面积2.73万亩,渠井灌溉面积4.1万亩。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5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981吨,农村用电量345万千瓦时。

二、工业、交通运输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区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63837万元,比上年增长41.7%。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20109万元,比上年增长21.8%;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完成47728万元,比上年增长55.8%。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完成产值8623万元,比上年增长26.5%;集体企业完成11486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乡办工业完成5373万元,比上年增长24.1%。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全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65.2%,比上年增长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0.6%,比上年增长16.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391万元,比上年增长13.0%。

全区公路里程104.72公里,其中干线公路26.02公里,县公路28.72公里,乡镇公路49.98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121.5万吨,货运周转量14321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99.8万人,客运周转量7556.8万人公里。

三、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继续发展。全区有乡镇企业14355户,比上年增加1940户,增长15.6%。从业人员52037人,比上年增加9195人,增长21.5%。全年营业收入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现价总产值33.6亿元,比上年增长67.6%;实现税金17996万元,比上年增长93.2%。

四、商业、物价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397万元,比上年增长18.9%。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1751万元,比上年增长23.6%;集体经济20345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其它经济类型43301万元,比上年增长18.8%。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7377万元,增长23.8%;餐饮业4793万元,增长21.8%;制造业2154万元,增长22.5%;其它行业310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22759万元,比上年增长23.0%。

抑制物价上涨已见成效。1996年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5.6%,比上年下降9.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6.8%,比上年下降12.7个百分点。

五、财政、金融、保险

全区完成财政收入7543万元,比上年增收1439万元,增长2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59万元,比上年增收1288万元,增长34.2%。财政支出完成8845万元,比上年增支2124万元,增长31.6%。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6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9491万元,比年初增加9705万元,增长49%;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0849万元,比年初增加26937万元,增长25.9%。各项贷款余额223483万元,比上年增长11.8%。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承保总额1868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8%。保费收入2982万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财产险收入1870万元,增长1.6%;人寿险收入1112万元,增长9.9%。财产险、人寿险赔付率分别为66.43%和34.07%。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02万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国有单位投资7507万元,比上年增长97.6%;集体单位投资395万元,比上年下降81%。在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4287万元,比上年增长53.1%;更新改造投资60万元,下降14.3%;其它投资395万元,增长53.1%;房地产开发投资3160万元,比上年下降28.7%。

年内,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个。本年施工房屋面积15.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0.1万平方米,分别为上年的3.7倍和5.9倍。竣工房屋面积10.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7.8万平方米,分别为上年的3.5倍和4.6倍。

七、城市建设

城乡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改善。新增道路面积2.66万平方米,大修园林路、长青街,铺装道路面积5.4万平方米。新建排水管道1200延长米。治理小巷3条,铺装路面508平方米,敷设排水管道342延长米。治理城区内涝,新建临时排水点1处。完成南山小流域治理一期工程。

年内城区植树2.7万株,新建绿地4.2万平方米,完成垂直绿化2.9万余株,城市绿化覆盖率28.7%,人均公共绿地3.89平方米,绿地率为26.15%,。

住宅建设完成6300平方米的第二期安居工程。村镇建设完成聂胡地村2300平方米砂石路建设、六大份村给水配套工程及曲家沟村泄洪工程。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全区列入计划的19项科技项目均已完成。有11项科技成果、66名科技人员分别受到奖励。

教育事业。“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工作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被认定为基本达标合格区,并报国家教委审批。投入2400多万元,建成6座教学楼、1座实验楼和1座实习楼。

全区有区属中、小学46所,其中小学35所,初中5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中学4所。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35924人,其中小学2140人,初中10304人,普通高中1672人,农、职业高中2808人。学前教育在校(园)生数3942人。全区有专任教师2358人。全年有714名毕业生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文化事业。全区有文化馆(站)11个,图书馆藏书近30万册。电影放映单位4个。有乡镇广播站3个,区广播站1个。区、乡、村级通播率100%,广播覆盖率72.5%。有线广播调频台1座,卫星电视收转站1座,电视覆盖率95.2%。

卫生事业。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9个,床位489张,卫生技术人员869人,其中获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183人。

体育事业。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9次,参加人数2411人;举办乡镇运动会2次,参加人数216人。在市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3个团体第一名、1个团体第二名和10个单项第一名、2个单项第二名、4个单项第三名。年末,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