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襄汾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临汾市襄汾县统计局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全年保费收入3895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财产保险费1019万元,比上年增长20.5%;人身保险费收入2876万元,比上年增长12.8%,承保额28.47亿元,比上年增长58.2%。全年支付各类赔款614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438万元,比上年增长14.4%,人身险赔付295万元,比上年下降67.6%。

八、科技、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

科学技术是新型的生产力,实施科技项目是推进县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2005年,我县紧紧围绕节能、环保的要求,申报了省级攻关项目,“煤基甲醇燃料油关键技术研究”和市级攻关项目,“焦化废煤气的综合利用”。围绕农业产业化,申报了市级星火项目2项,即:“绿康金田园菜类产品”和“低糖果脯的深加工”。落实科技项目16项,其中农业方面6项,工业方面8项,其它方面2项,共安排资金200多万元。这些项目运作良好,科技工作通过项目切入到全县经济的各个环节,加快了全县经济发展的进程。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05年成功地撤并小规模农村小学22所,新建寄宿制小学4所,使我县农村寄宿制小学达到14所,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初步实现了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和教育资源的部分共享,迈出了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关键性一步。与此同时,我县教育实现五个突破。一是教学常规管理水平的突破,涌现出一大批善管理的名校长;二是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的突破。学科带头人举办讲座二十多场,送教下乡做示范课一百多次;三是高考本科达线突破700人,达到703人,综合评估位居全市前列。四是中考特优考生7A以上373人,181名特优生被免试推荐直接升入高中。五是小学语文,数学的合格率和优秀率都有了显著提高。2005年全县70%的乡镇达到了科教兴乡的标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80%的高中毕业生经过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绿色证书,有效提高了全县劳动素质,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全县派送脱产进修人员69人,超额5%完成了年初培训计划。同时,参加函授学习的新增87人,总人数达278人。科技兴医方面,全系统新增电脑30台,新增专业仪器、设备43台(件),开展科技新项目63个,发表学术论文49篇。县医院全方位加强医院管理,整体水平空前提高,经省卫生厅评审验收,被确定为“二级甲等医院”。为了群众生命安全,医疗市场进行了大整顿,共检查医疗机构116户次,取缔无证行医12户,没收药品22件,价值6000余元。2005年,我县被上级确定为乡镇卫生院建设国债项目县,共投资70万元,建筑面积3360平方米。其中5个单位改建、扩建,合计2160平方米;2个单位维修改造,合计1200平方米。这个项目的实施,大大缓解了卫生院危房问题,加强了房屋、器械、人才三配套,改善了农民群众就医条件,为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搞好新型合作医疗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发展。2005年我县《丁陶恰恰恰》等电视文艺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一大批民间艺术和文化得到挖掘和保护,天塔狮舞列入全国非物质遗产名单,《丁村》、《丁村鼓乐文化》、《七十二呆》、《解士英的故事》、《龙乡陶寺》等相继出版问世。

九、人民生活、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

2005年,全县人口485422人。其中:男性246404人;女性239018人。农业人口437565人,非农业人口47857人。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06元,比上年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9172元,比上年增长17.9%。全县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3518元,比上年增长30.5%。

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达到75479人,新增参保人员10175人,同比增长15.9%,其中,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765人,达到9853人;农村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3000人,达到23143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510人,达到8300人;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000人,达到17100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4900人,达到9100人。全年征缴基金6127万元,同比增长86.2%。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征缴完成160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征缴完成319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征缴完成101.6万元,失业保险征缴完成145万元,工伤保险征缴完成220.6万元,各项保保险基金的足额征缴,确保全县7299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使广大参保职工享受到了社会保障的惠泽。全年开发就业岗位4800个,先后在12个再就业基地安置61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达6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环境综合治理取得快速发展。2005年,煤烟和扬尘污染一直是影响县城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我县采取集中供气、集中供热和建设环城西路三大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以光大焦化公司为气源厂投资2600多万元上马煤气工程,建设了两座总计3万立方的储气罐,以及脱硫、压缩等配套设施,铺设了13公里的输送主管道和25公里城市支管线,县城3050个居民用户、23家单位40吨采暖锅炉、39家营业性用户和25家公共福利用户,已用上清洁、实惠的煤气。与此同时,我们与深圳市龙城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200万元,建设县城集中供热站,配套两台10吨燃油气两用锅炉,供热面积达20万平方米。我县又投资500万元建设环城西路,要求进城的重型车辆全部绕行,大幅度地减轻了车辆尾气污染和二次扬尘污染。通过以上措施,我县县城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注:

1、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

2、人口数依据公安局年报数据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