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汾西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临汾市汾西县统计局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17 万元,比上年增长14 %,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 %,其中:县的零售额9245 万元,比上年增长13.95 %,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 %。县以下的零售额6172万元,比上年增长14.1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 %。全年全县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3625 万元,比上年增长16.97 %,餐饮业零售额1537万元,比上年下降 15.4 %,其它行业零售额255 万元,比上年增长300 %。

八、财政、金融

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5480万元,比上年增长34.1 %,一般预算收入1672万元,比上年增长27.9  %。

2003年,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全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832万元,比年初增加13122万元,增长47.3 %。其中:企业存款余额 3024万元,比年初增加134万元,增长4.6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822万元,比年初增加10857万元,增长49.4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420万元,比年初增加2859万元,增长24.7  %。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分别680万元、558万元、1078 万元比年初增加267.56 %、-4.29 %、2.47 %。全年广义货币M2余额75032万元,狭义货币M1余额41810 万元,市场流通中现金M0余额 34200 万元,全年累计净回笼现金4187 万元。

九、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

2003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科技推广普及工作。围绕“名师辐射工程”,先后组织56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开展了9次送教下乡活动,为基层学校1200余名教师传递了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为了搞好课改实验,派出206名中小学教师赴省市培训,还专门邀请了留美博士、全国课改专家王维平教授来我县讲学。

2003年,全县共有学校248所,其中,职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校1所,高完中2所,初中14所,小学230所;现有教职工2401名,其中公办1804名,民办24名,合同工50名,长期代教294名,临时代教229名;全县高中在校学生1553人,初中在校学生10032人,小学在校学生 1595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 % 。2003年,全县高中招生学生550   人,毕业300 人,初中招生学生3123 人,毕业3440 人,小学招生学生2672人,毕业3129人。有幼儿园107所,在园幼儿4165名。

2003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体育中心成功地组织了全县元霄节文艺大汇演。在凤凰广场举办了庆“七一”、庆“八一”大型文艺晚会。在商贸城举办了规模较大的“商贸杯”卡拉OK歌手大赛。在文化中心举办了三场大型文艺晚会。送戏下乡六十场,送电影下乡三十场。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涌现出了文明窗口单位20个、文明门店50个、文明服务标兵15个。全县有专业剧团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电影放映队1个,电视差转台2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 3600户。

卫生条件不断改善。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县上下团结一致,群防群治,建立了反应敏捷,科学有效的指挥、防控、治疗、督查、保障五大体系,取得“非典”防控胜利。年末,全县不含个体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189 个,病床 268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4个,床位148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189个自然村,全县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60 人。

十、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彻底取缔了全县境内的土小企业,取缔土焦11家,小耐材21家。

在继续引深工业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中,炸毁了焦炉烟囱,推毁了炉体,关停了50立方以下铁厂,取得了工业大气污染专项整治的阶段性胜利。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据2003年人口抽样调查,全县人口出生率 13.12 ‰,比上年下降 1.06 个千分点,死亡率为 5.64  ‰,比上年下降 0.6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48 ‰。2003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137687人,比上年净增1104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41623 人,乡村人口96064 人。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给城乡居民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加之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的增资及配套政策的实施,使城镇居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63元,比上年增长21.07  %。全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390      元,比上年增长6.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179 元,比上年增长13.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12元,比上年增长8.5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69 元。年末,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6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 %。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9.8 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69平方米。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以移民搬迁和沼气开发为重点的扶贫开发有了新进展。共建设沼气池5002个,2001-2003年共建沼气池10289个。投资650万元,移民搬迁650户,2300 人。由于庭院富民“五个一”工程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据初步测算,凡是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农户,人均可增加收入270元。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2003年末,全县社会保障金的补贴支出31 万元,发放职工失业救济金21.3 万元,发放城市低保172万元,发放农村低保2 万元,为特困生提供入学救助资金85 万元,发放社会救灾救济金6 0万元。2003年末,全县有3575 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       1486名城镇企业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604 名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保险金,224 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足额发放了基本生活费,参加基本医疗

保险的职工人数6523人。全县享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3274       人。

注:1、汾西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二 0 0四 年 四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