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翼城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国家地根银根紧缩、环保压力增大、安全稳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全县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山西省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大力推进“165”工程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0256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99万元,增长15.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9%,拉动经济增长0.7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17173万元,增长13.5%,贡献率为69.84%,拉动经济增长8.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58395万元,增长10.4%,贡献率为24.27%,拉动经济增长3.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457万元,与去年持平;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5452万元,增长5.2%;房地产业增加值8570万元,增长7.4%。三次产业比例为5.4:63.1:31.5。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5.1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87%。 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7是新农村建设推进年。县委、县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坚持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认真抓了16个试点村提升标准,在全市创出品牌;抓了22个重点推进村打好基础,在全市创出特色;抓了其余农村规划起步,确保有动作、有变化。这些试点村、重点推进村特色突出,建设标准高,示范作用大,在它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县广大农村都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兴办公益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建设新高潮。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工作代表市接受了省里验收,受到高度评价。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组织实施“546”农业增效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粮食生产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总产达到1.4亿公斤,玉米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特色园区建设整合提升、规模扩大,标准化蔬菜、干鲜果、畜牧养殖园区达到50个。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翼众、尧森、富华等一批龙头企业初具规模,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达到40个,服务农民、连接市场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以生态建设、提升绿化档次为重点,大力开展了春、秋两季植树造林,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栽植树木135万株,栽植数量和投入资金是近年来最多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饮水安全、水利建设、沼气建设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民收入增幅创历史新高,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工业调产扎实推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狠抓节能减排、资源整合,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产能置换,提升产业素质,先后三批淘汰关停200立方以下高炉27座,为优势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坚持上项目“先审批、后建设”的新要求,从省发改委、环保部门拿到13个铸造和铁合金审批手续,为2008年项目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面向市场,扩大规模,拓展延伸,翼钢公司50万吨扩建、飞翔公司15万吨综采扩建等7个工业项目投产运营,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引进项目,做大做强,首钢500万吨产能置换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首钢已注入资金5000万元,在我县注册公司,省、市、县三级正在加紧前期准备,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纺织业创精品,创品牌,市场扩大,效益提升。2007年,在冶炼企业关停、煤矿安全整顿、环保压力严峻的新形势下,全县生铁产量达到249万吨、钢134万吨、材121万吨、铸件25万吨、纺纱5700吨,与上年相比,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创历史最好水平。 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确定的“165”惠民、富民、亲民工程全面推进,县财政投入资金达到9800多万元。年底“十件实事”有9件完成,1件完成年度目标;“60项重点工程”,有54项完成或达到年度建设目标。“165”工程,使全县人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城区改水工程,结束了城区居民饮水难的历史;为农村80岁以上老人发放敬老养老金后,为农村卸任支部书记发放生活补助、免除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翔翼西大街建设,构筑了我县城区扩张的住框架;兴华街改造工程,有效解决了城内村居民、翼城中学学生的行路难问题;高速路通过三年的艰苦建设,于11月份顺利通车,我县交通融入全省、全国的高速公路大循环。城市建设品位提升,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和谐县城”验收。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政府职能转换滞后,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还比较缓慢;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部分下岗职工和弱势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全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98千公顷,增长4.8%。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8.8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9%;棉花种植面积0.23千公顷,下降39.4%;油料种植面积0.56千公顷,增长1.8%;蔬菜种植面积1.06千公顷,增长7.29%。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5608吨,比上年增加20300吨,增产16.2%,其中,夏粮总产74187吨,减产6.7%;秋粮总产71421吨,增产56%。 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217408头,比上年增长20.9%;羊出栏20204只,增长7%;全年肉类总产量17337吨,增长18.9%;禽蛋产量2915吨,增长5.9%;牛奶产量6102吨,增长36.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3919万元,比上年增长24.39%。产品销售率9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71183吨,下降30.1%;(全社会产量201万吨,下降49.5%);洗煤产量4599吨,增长30.1%;发电量11653万千瓦时,增长33.1%;生铁产量2490616吨,增长5.4%;钢产量1340098吨,增长7.6%;钢材产量1208673吨,增长19.6%。 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14402万元,比上年增长27.4%。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89871万元,增长64.6%;实现利润38519万元,增长2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