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翼城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09万元,比上年增长41.1%。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09万元,增长41.1%;实现利润669.7万元,增长9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022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城镇投资106599万元,占全县投资比重88%;农村非农户投资9436万元,占7.8%。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投资6012万元,比上年下降30.1%;第二产业投资74575万元,增长182.8%;第三产业投资40435万元,下降26.6%。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987万元,比上年增长7.4%。商品房销售额1192万元。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43个,新增固定资产122766万元。 五、能源 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量折2180698吨标准煤,消费量折3043439吨标准煤。其中:工业生产消费3024313吨标准煤。全年全县原煤产量7201万吨,比上年减少418万吨,下降52%。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460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3003万元,增长33.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7457万元,增长0.7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10921万元,增长2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706万元,增长24.5%;其他行业零售额4833万元,增长63.8%。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2355万元,比上年下降2.8%。 七、交通、邮电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03.513公里,比上年减少293.813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844.345公里,中级公路221.368公里,高速公路37.8公里。 全年全县公路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9243万吨公里,增长3.5%,公路货物运输量620万吨,增长0.8%;完成旅客周转量9859万人公里,增长1.3%,旅客运输量395万人次,增长11.2%。 全年全县完成邮政电信业务量5657.88万元,增长1.2%。年末,固定电话61789部,减少1.2%;移动电话74812部,增长1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83973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291万元,增长33.7%。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执行53926万元,比上年下降2.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7158万元,比年初增加68278万元,增长14.9%。各项贷款余额186959万元,比年初增加7944万元,增长4.2%。全县累计现金收入1624145万元,现金支出1725461万元,货币净投放10131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9%。 全年全县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8293万元,比上年增加493万元,增长6.3%。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493万元,增加213万元;人身保险保费收入6800万元,增加280万元。全年全县保险公司共支付各类赔款1193万元,比上年增加346万元。 九、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县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考取得优异成绩,高考成绩再列全市同类学校第一名,翼城中学跨入全省示范高中行列。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翼城花鼓”荣获国家文化最高奖“群星大奖”。体育场馆配套设施不断改善,第13届省运会田径项目预赛在我县成功举办。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北关村陀螺球队第四次代表山西省参加了第八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获得男子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县医院放疗中心和唐兴医院门诊楼竣工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农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被评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广播电视工作屡创佳绩,节目质量在省、市评奖中夺得7个第一,位列全省县级榜首;电视台新闻部被抒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在全省县级是唯一一家。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障面进一步扩大。 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98%。 年末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含诊所)8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病床280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4个,病床398张。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展形势喜人,参合率达到95%以上。全县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025人,卫生系统人员1223人。 十、环境保护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全县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72天,比上年增加69天。全县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4050.04吨,比上年削减3.9%;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0018.11吨,削减4.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0.019吨,比上年下降17.4%;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0.0078吨,下降16.1%。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整体创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质服务先进县”。据2007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县总人口为319372人,比上年末增加1842人。出生率12.49‰;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9‰。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18元,比上年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11元,增长2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16元,比上年增长15.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支出2477元,增长25%。 据城乡居民抽样抽查,年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8.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75平方米。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