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永济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01432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136107 200000 01765 ▲食用植物油 吨 45079 73140 23936 ▲生铁 吨 39594 45000 26189 ▲十种有色金属 吨 973 5000 03956 ▲棉布 万米 150 1128 35063 ▲化工设备 吨 2589 5000 10335 ▲氢氧化钠(烧碱)(折100%) 吨 10871 1200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迅猛扩大。2003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239万元(不包括关铝集团投资),比上年增长48.1%。其中,小口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673万元,比上年增长52.8%;城乡居民个人投资7566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7800万元,更新改造投资20873万元,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73万元,占投资总额1.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3241万元,占投资总额65.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925万元,占投资总额33.1%。 全年施工项目达40个,新开工项目16个,已竣工投产项目25个。其中,工业企业新建和技改项目27项,达产达效11项,以关铝投资19亿元的20万吨电解铝项目为首的新建和技改项目投产为我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建筑业生产增速较快,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资质等级在三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7个,从业人员1536人,全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9378万元,实现利润625万元。 五、交通和邮电业 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突破1亿元,总长61公里的运蒲、永临、永韩三条二级公路开工建设,是历年来公路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我市公路建设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由于受“非典”影响,全市全年运输业明显下滑。到2003年底,全市各种运输车辆公路客运量为235.6万人,比上年下降15.3%;公路货运量为381.5万吨,下降5.1%;公路客运周转量9028万人公里,下降14.0%;公路货运周转量24197万吨公里,下降8.1%。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438万元(200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961万元,增长14.7%;邮政业务总量877万元,增长5.8%;移动业务总量2600万元,增长18.2%。年末全市电话用户达80349户,比上年增长9.3%,年末小灵通用户达9327户,移动用户达35805户。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日趋繁荣活跃。受“非典”影响,消费品市场呈现“V”字型运行态势,一季度高开,二季度低走,三、四季度快速回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批零贸易业零售总额5.99亿元,比上年增长39.3%,餐饮业零售总额1.66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其它行业零售总额6465万元。全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销售利润929万元,增长56.9%,全年利润总额483万元,增长155.6%。 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加大,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取得圆满成功。由于“五一”、“国庆”两黄金周期间受“非典”及阴雨影响,全市旅游业受到冲击。2003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3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2.1%,实现旅游基本收入570万元,下降24.2%,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万元,下降40.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受“非典”、原材料涨价和市场因素影响,部分财政基础工业企业效益下滑,导致我市财政收入不足。200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216万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中央两税完成7308万元,比上年下降14.1%。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44万元,比上年下降2.4%。在市级收入中,增值税收入803万元,比上年下降13.8%;工商税收入4582万元,增长13.4%;农业四税1347万元,下降17.9%。全年财政总支出19313万元,比上年增长13.5%。一般预算支出19000万元,增长13.8%。其中,农业支出1983万元,增长9.3%;教育事业费支出5198万元,增长15.5%;抚恤和社会救济事业费支出1186万元,增长98%;行政管理费支出2663万元,增长6.2%;城市维护费支出776万元,增长41.1%;公检法司支出1037万元,增长20.6%,基金支出313万元,下降32.3%。 金融运行状况良好。各项存贷款大幅增长,储蓄存款首次突破20亿大关。2003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4.61亿元,比上年增长7.6%。各项贷款稳步增加,新增贷款主要向农业和重点企业倾斜。2003年,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26.14亿元,增长16.9%。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59亿元,现金支出11.15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5.6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0.6亿元,增长9.5%。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寿险、财险保费收入7922万元。其中,普通寿险保费收入6100万元,人身意外保费收入186万元。全年寿险、财险支付各类赔款总额649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不断加强科技宣传、培训力度,顺利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复核验收。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科技信息发布会、第三届科技活动周、基层科技干部培训班等一系列宣传培训活动,共发布信息146条,设置农产品展示台63个,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展示台40个,各个产业专家共进行技术讲座24场,培训群众8万余人,发放资料10万余份,开动广播923次,抽调科技人员下乡816人次,转化农业科技成果16项,达成技术合作协议50项。全年申报和实施科技项目3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项,地区级6项,我市确立科技开发项目18项,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