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高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市建筑业增加值59330万元,同比增长39.1%。农村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1621万元,比上年增长9.9%。规模建筑业企业(三级以上)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109万元,比上年下降了3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规模以上投资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50.1%。 规模以上投资中,新建项目占主导地位。新建项目完成投资195813万元,比上年增长59%,占全部规模投资的81.7%。扩建工程投资完成12550万元,比上年增长270.5%。从分行业的投资情况看: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6000万元,仍保持较高水平;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17432万元,比上年增长245.6%,制造业完成投资188936万元,比上年增长46.4%,占全部规模投资的78.8%。教育投资完成6800万元,投资力度显著加大。国家、政党机关的投资大幅下滑。 主要项目投资进展顺利,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或停滞。晋丰煤化“36-52”工程本年完成投资46272万元,累计完成投资84808万元,一期工程竣工。丹峰化工本年完成投资21405万元,累计完成投资28905万元,已竣工投产。天脊中化“40-60”项目本年完成投资93553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37343万元。兴华物贸公司、闽峰钢铁、云泉乙醇等项目进展陷于停滞。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 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主要项目有:长晋高速公路连接线一期工程全面展开,工程概算总投资9000万元。完成对浩王线东山至申家庄矿段、石壑至西坡段,马巴线东宅至东周段,米双线石末至双泉段,礼夺线拥万至陵川界段,杨界线牛庄段,团高线三甲段等市乡公路的投资和改造,完成投资1560万元。全市通油行政村达到436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8%。 全年完成客运量518万人,客运周转量8398万人公里,货运量1727.6万吨,货运周转量38865万吨公里。 邮政、电信、移动通信业稳步增长。邮政部门全年完成业务收入1366万元,增长16.95%。电信业完成业务收入5200万元,增长7.8%。移动通信业务收入8000万元,增长37.9%。固定电话用户101000户,移动电话用户100000户,全市电话机拥有量20.1万部。百人拥有电话机41部。 六、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2099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69340万元,增长10.98%;餐饮业零售额11964万元,增长25.26%;其他行业零售额10795万元,增长21.0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13092万元,比上年增长11.54%;集体经济零售额21056万元,比上年增长9.83%。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1443.4万元,比上年增长57.11%;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7336.2万元,下降10.35%;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106.7万元,增长64.4%;通讯器材类零售额63.2万元,增长8.7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03.6万元,增长7.72%;日用品类零售额347.4万元,增长17.33%;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28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服装类零售额2797.4万元,增长7.22%。 市场物价基本保持稳定。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支取得突破。财政收入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财政支出实现从低水平维持性保障到全方位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转变,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实现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出击的转变,财政理财重心实现从单纯注重业务向既注重业务更注重财政工作能力的转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6188万元,比上年增长40.1%,绝对增长额超过2.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772万元,比上年增长42.01%。农业税已停止征收。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46167万元,比上年增长27.93%。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较快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1278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3.63%,绝对额净增155342万元。其中储蓄存款达到577853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2.95%。机关团体存款、财政存款有较大增长,分别增长36.71%和79.36%。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98102万元,比上年增长28.06%,净投放贷款87219万元。各项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长速度较快,年末贷款余额达到114436万元,比上年增长36.13%,当年净放贷30370万元。短期贷款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猛增,达到868万元,比上年增长179.1%。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回升,比上年末增长21.98%。 保险业稳步增长。全年各项保费收入达到12114.5万元,比上年增长6.3%;支付各类赔偿2415.2万元,比上年增长26.9%。 八、文化、体育、教育与卫生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旅游景点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全年共计投入3100万元分别对羊头山、定林寺、开化寺、七佛山等景区进行了建设和改造。接待游人3万人次,旅游收入100万元。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建设了六个全民健身园,安装健身器材350余件,总投资200余万元。 基础教育入学压力有所减缓。到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中学45所,在校学生数33741人,比上年减少2551人;毕业生数11736人,比上年增加2428人;招生数11250人,比上年减少1634人。各类小学270所,比上年减少了30所,在校学生数49341人,毕业生数8061人,招生数7542人,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 基础教育进一步夯实,办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年用于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资金达到了1.03亿元,其中: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投资1200万元;民办教育总投入1500万元;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权利投入948.77万元,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达到14390人。本科达线人数537人,比上年净增97人,其中:北京大学3人,清华大学1人。 农村卫生事业建设受到各级广泛重视。投资337万元对22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建设,在74个村开展创建高标准卫生村活动。6个乡镇开通了疫情直报系统,完成强化接种疫苗2万多人次,完成基础免疫“五苗”接种16.5万人次。 九、资源与环境保护 耕地资源减少幅度放缓。年末耕地总资源53.7万亩,比上年减少0.45%,净减2444亩。当年耕地总资源减少2874亩,其中基建占地1629亩,占当年减少耕地的56.7%。 环境质量状况有所改善。市区空气质量优于二级以上天数超过235天。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抽样调查统计,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达到483813人。人口出生率10.5‰,人口自然增长率1.7‰。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比重达到35.8%,城镇化比率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