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高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晋城市高平市统计局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继续推进“8431”战略,努力构筑“三头六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为“十五”计划的圆满完成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根据经济普查结果测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788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151元,折合美元一举突破1000美元,达到1506美元。

国民经济各大产业中,第二产业的比重继续显著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180万元,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年提高了4.2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42625万元,同比增长19.2%,增速比上年下降了6.2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04084万元,同比增长12%,增速与上年持平。第一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第二产业有较大波动,第三产业保持稳步增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7:58.3:34.7,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5.3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电力供应和水资源等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仍然明显;煤矿安全存在隐患;产业结构仍需继续调整;环境污染问题仍较突出;社会就业和保障的压力较大。

二、农村经济

2005年,各乡镇按照市里确定的“一免三补、换位主辅,走一富二,百矿百园、免费培训、干部进村”的工作思路,不折不扣地执行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继续较快发展。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7496万元,比上年增长14%;实现农业总产值80779万元,同比增长17.31%。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实现产值32345万元,占40%,比重下降了4.2个百分点;畜牧业实现产值45973万元,占56.91%,比重上升了4.6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2434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夏粮大幅减产,总产量为18116吨,比上年下降27.4%,单产144公斤,比上年下降36%;秋粮总产184318吨,比上年增长7.1%。

农作物种植面积明显回升。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3.1万亩,比上年增加2.1万亩,增长了3.4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1万亩,比上年增加2.4万亩,增长了4.13%。主要经济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下降。其中:油料种植面积6387亩,比上年减少19.3%;油料总产量708吨,比上年减少36.7%。蔬菜种植面积13324亩,比上年下降了10.1%,蔬菜产量34157吨,比上年下降了10.9%。在蔬菜生产总体下滑的情况下,大棚蔬菜仍保持大幅增长,全年种植面积达2215亩,比上年增长36.9%,产量8850吨,比上年增长26.1%。

水果获得丰收,果园面积持续下降。水果总产量达23019吨,比上年增长46.1%,其中:苹果9406吨,增长15.2%,梨12837吨,增长77.9%。优质苹果的增加是带动苹果总体增产的关键。红富士、国光苹果产量达7358吨,比上年33.7%,所占比例比上年增加了10.9个百分点。黄梨增产是梨增产的主要因素。

2005年,高平被列为建设“绿色山西”全省十二个重点示范县之一。以此为契机,以建设“绿色高平”为目标,以身边增绿改善人居环境为方向,以山上治本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太行山绿化工程5000亩,完成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任务18.8万亩。四旁植树200万株。

围绕百万头生猪基地建设,畜牧业生产取得新进展。生猪年末存栏达到299550头,增长23.98%;其中能繁母猪30862头,增长37.98%。肉猪出栏达到520027头,增长26.1%。羊年末存栏达到35295只,下降10.77%,出栏25347只,增长5.41%。家禽年末存栏696647只,增长20.69%。主要畜禽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肉类总产量达到39372吨,比上年增长27.8%,牛奶产量达到1730吨,比上年增长12.92%,禽蛋产量7775吨,比上年增长51.53%。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通公路村和通电话村均达到445个,已全面实现村村通;新增自来水受益村15个,使得能够吃上自来水的村达到425个,占全部村行政的95.5%。

乡镇企业较快发展,增速有所放缓。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3044万元,比上年增长29.15%;营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个数达到13个,比上年多3个。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10495万元,比上年增长26.99%,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5%,比上年少3.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3726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年末固定资产净值达到111051万元,增长11.17%。乡镇企业年末从业人数比上年新增343人,达到70352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又有新进展。工业生产增速下降,效益保持稳定。全部工业增加值309063亿元,同比增长17.7%,增幅比上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

受煤炭企业停产整顿影响,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生产水平与上年基本持平。企业经济效益保持稳步增长,多数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466万元,同比增长0.26%,比上年增速低60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302139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增速下降7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48,比上年少3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21788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实现利润总额47186万元,比上年增长35.4%。

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股份制企业情况较好,集体、其他企业出现负增长。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305万元,同比增长0.18%,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18.3%,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000万元,同比下降17.59%,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17.4%,比上年减少2.3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8099万元,同比增长10.5%。其它企业完成7061万元,同比下降30.7%。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有新进展。丹峰化工、晋丰煤化等企业年底已进行试生产。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其中:原煤产量885.5万吨,下降39.3%;软饮料38605吨,增长2.2%;焦炭231043吨,增长9.59%;水泥17万吨,增长30.8%;生铁20万吨,增长25%;糠醛8896吨,增长14.32%;糠醇15077吨,增长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