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壶关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长治市壶关县统计局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大峡谷叫得更响。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建设“全市第一、全省一流、全国有名”的旅游风景园林,依托太行山大峡谷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集群化”发展方向,充分挖掘旅游发展潜力,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在快速推进旅游集群化进程中取得了新成绩。投资1.7亿元,对纵贯景区主干道荫林路进行全线改造铺装。太行山大峡谷被评为长治市第一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35188万元,同比增长4.22%,增收绝对额1424万元。其中国税收入完成21321万元,同比增长29.89%,地税收入9559万元,同比增长11.2%,财政收入4308万元,同比下降50.7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116万元,同比下降22.74%,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5443万元,同比增长17.71%。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快速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38694万元,同比增长18.2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达到19183万元,同比下降11.93%,储蓄存款达到183672万元,同比增长13.64%,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39251万元,同比下降5.07%,其中短期贷款113940万元,同比增长5.32%,现金收入合计454931万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商品销售收入22768万元,同比增长43.36%,储蓄存款收入240547万元,同比下降16.23%,行政税费收入16561万元,同比增长26.95%,现金支出合计474230万元,同比增长4.28%,其中工资性支出28630万元,同比下降21.91%,储蓄存款支出241781万元,同比下降15.62%,贷币投放19299万元,同比增长87.44%。

八、科学、教育、文化和体育

科技推广成效显著。全年科技培训人员达到2万人次,申请专利3项。申报各级各类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奖2项,省级2项。市级星火承包7项,申报市科技项目13项,农业科技承包4项,省级项目4项,被评为全县科技先进县模范称号。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为全县5万余名中小学生减免学杂费500余万元,1万余名困难学生免费发放了教科书。黄山乡六轨制中学投入使用,县职教中心二期工程基本完工、龙泉学校选址规划和设计工作也已完成。

文化艺术广电事业成效显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下乡活动,文化低保工程也于6月份在东井岭乡启动、文艺演出队。图书发放组、电影放影队定期下乡为农民开展各种形式文化扶贫活动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新建10个文化站,已建成7个,其中3个正在建设之中。在广电方面“村村通”广播工程进展顺利,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3000余户、电视节目总数增加到48套。

卫生事业全面加强。全面启动了新型的合作医疗,并招聘50名乡镇卫生员充实到各乡镇卫生院,壮大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县城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52385平方米,按6万人口计算人均拥有0.87平方米,全县健身辅导站达到180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00余人,经常参加健身的群众达1万余人,新增加篮球厂5个,占地面积达到3040平方米,羽毛球增加1个场地,占地面积160平方米,乒乓球增加2个场地、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健身站增加1个,占地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县城建设再创佳绩,城镇特色迈出新步伐。全年累计投资4亿元,上马重点工程项目12项,全年完成了新建路北延二期工程,古城路南延工程也正在积极推进中,县城“四纵八横”的交通大骨架进一步完善;建成了杜家河水上公园,溢银市场改造、紫苑小区等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及管网配套工程,龙丽河水上公园二期工程,城南汽车站建设正在抓紧建设,县城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旧汽车站周边改造,县宾馆楼建设、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县城面貌得到新的改观。

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不符合要求的炼铁炉、焦炉、电石炉、小耐火、小石灰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施、采取断水、断电、拆除设计和恢复地貌等措施,坚决予以取缔,淘汰或关停。共取缔违法排污企业56家,全县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数达到260天。充实了县城环卫队伍,增加了卫生清洁工具,其中聘用乡村保洁员1633名,城乡面貌得到大改观。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大力实施人口信息化建设工程,农村独生子女户奖励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县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达到26091.9万元,同比增长65.6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4122万元,同比增长6.45%。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建立了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医疗救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资助等制度,确定了首批农村低保6000余户9455人,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52.2万元。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参与率分别达到68%、61%、75%和65%,全面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300人,参保率达到60%以上。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20多万人。参合率达到90%以上,“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的发放率达到100%。多渠道扩大就业,新增就业岗位700多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率先在全市建立慈善分会,资助各类贫困大学生、生活困难群众200余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对城市低保对象1454户3028人,发放低保金347万元。对农村低保对象9455人,共发放低保资金352万元。对1819人五保户对象,共发放333.8万元。共发放农村大病医疗补助102万元。发放救灾资金150万元。